东北网绥化12月24日电如今在绥化,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经营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拒礼告示破旧俗
以往,农村中诸如嫁姑娘、娶媳妇的大喜事,总要七个碟子、八个碗、大摆宴席吃几天。农民送的礼金几十元,上百元不等,一年下来类似的礼份子钱要掏数千元。年复一年的人情债压得农民喘不上气来。如今,明水农民率先破旧俗,倡导新式婚嫁风。
11月16日,明水县通达镇勇敢村农民阎宝海为儿子娶媳妇。一大清早,阎老汉在自家大门上贴着“拒礼告示”。告示曰:“乡亲们,感谢各位亲朋好友来参加小儿的婚礼。但是,俺家不收任何人的礼钱。目的是减轻你家、我家,大家的人情债务负担。”看着这大红告示,村民们先是愣神儿,然后纷纷点头称赞。大家进屋,道喜,喝茶,吃糖。没有礼账单,不摆酒席,随来随走。
据介绍,明水县通达镇近两个月已有300多家农户办红白喜事拒收礼。十六大召开后,这个镇有18个村的村民委员会修改了《村民公约》,把拒收红白喜事礼金,降低人情消费写了进去。
种菜时兴市场末位淘汰
绥棱县绥棱镇东方红村的菜农,今年仅种菜一项人均收入就达3000多元。
“咋有这么好的收成?”记者问道。
“品种好,市场抢手呗!”菜农回答。
原来,绥棱县的菜农摸索出一条种菜的成功经验,即在品种上引进一代,试种一代,推广一代,并且按照市场行情对蔬菜品种实行末位淘汰,使所种植的蔬菜品种更符合消费者的口味。
绥棱县的各乡镇纷纷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县农技推广部攀亲联姻。有的农民还自费聘请蔬菜营销大户作种田顾问,摸着市场的脉搏抢上新品种。
几年来,绥棱县的菜农已推广五彩番茄等30多个蔬菜新品种,淘汰了10多个卖得不好的老品种。节球生菜、紫色甜椒等新品种已成为菜农的当家产品。
腰揣地图卖切糕
脚踏摩托车(自行车改装的),怀揣大地图,驮着打气筒。“卖切糕喽,新鲜爽口,味道好极了!”一路撒下叫卖声。
11月29日,记者巧遇卖切糕归来的农民张和。
“生意咋样?”记者问。
“还中吧,挣了几十块钱。”张和摸摸腰包憨厚地笑了。
张和所在的绥化市北林区腰房村是个远近闻名的切糕专业村。全村常年卖切糕的农民有80多人。到了冬季农闲时节增至200多人。每天凌晨3时多,腰房村的村民就起床,把大黄米和芸豆揉制的切糕放进锅里。伴随着村子里那袅袅炊烟,香喷喷的大切糕让人垂涎欲滴。6时左右,满载切糕的农民摩托车队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每到一处,他们打开地图在销得好的地方打上记号,本子上记着城里人的新口味。哪个乡镇有集市,哪家摆酒宴都有详细记载。精明的村民将生意做到了地图上。
腰房村村委会主任朴庆仁告诉记者,全村每年销售切糕的收入1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