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大庆6月11日电黑龙江省工业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和税收的绝大部分为石化工业所提供,没有石化工业的稳定发展,全省经济的稳定发展几乎无从谈起;而石化工业中石油又占绝大多数,目前石油产量的逐年递减对我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
鉴于我省石化工业的现状,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省企工委原副书记张殿印建议,我省应该在俄油输入后通过原油加工的递增以弥补自身原油生产的不足,重点是抓住俄罗斯原油途经大庆的机遇,及时制定出调整改造石化基地的方案。
张殿印分析认为,我省石油加工能力如果以年2500万吨论,目前大庆原油供给不足1500万吨,全省石油加工能力则至少约有40%在闲置,甚至更多。与此同时,大庆原油产量年递减达150余万吨。而且,这些闲置的装备、技术、人力资源等许多方面在国内外都是较为先进的。张殿印对此提出了通过增加原油加工来达到投入少、效益高的倍增效应的说法。“这可以通过抓住俄罗斯原油投入的机会,或将大庆原油留足或将俄油留足来实现。”
具体来看,如留俄油,因其硫含量高,需集中到一个厂加工,可将该厂大庆油调到其他厂加工。张殿印举例说明,哈炼炼油能力为年400万吨,目前仅供原油200万吨,如果每年增加100吨原油,只需再投入5亿元,其销售收入就可由40亿元提高到80亿元,利税从6亿元提高到10亿元,利润则从1亿元提高到4亿元;如果每年增加200万吨原油,改造资金也不过10亿元,但销售收入、利税和利润却可以分别高达100亿元、13亿元和5亿元。“投入产出比之高是上任何新项目都无法达到的。如果全省的炼油设备能力都能发挥出来,其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张殿印提到,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林源炼油基地(原为某兵团炼油厂,现归大庆石油管理局),扩大原油稳定规模,获取制烯烃原料,加上上述原油扩大加工后所增制烯烃原料,就可以规划一个全国最大的烯烃制造基地。据此,张殿印测算至少可建成一个年产200万吨的乙烯基地;通过烯烃的后续综合加工,还可以极大地带动全省下游石化产业以及关联产业的发展。
对于成品油的输出,张殿印建议我省建设成品油乃至化工原料至大连的管线。“当前国家之所以不允许我省加大原油加工量,一是因为原油紧张,二是因为成品油地域用量的限制。原油粘度大,相对成品油比较量也大,所以,输送费用也相应较大。与其输原油,不如使我省炼油设备开足马力输成品油。该管线穿越吉、辽两省,而上述两省同样需要输出成品油,所以三省可以联合建设此管线。三省大炼油企业都隶属于中油公司,亦可由中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