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大庆成俄罗斯石油有力竞争者 力争年加工五百万吨
2003-07-11 09:00:4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11日电中国与俄罗斯签定协议,铺设石油管道的“折中方案”后,如何利用好俄罗斯石油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石油争夺的焦点由国际转向国内。如何分配滚滚而来的石油,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内部问题”。

    大庆,将成为“俄油”最强有力的竞争者之一。

    天时 大庆要上大型石化生产项目

    “俄油”轻组分高,更适合发展化工原料。近年来,大庆市优良的投资环境,引来众多以石油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形成了如塑编城、PU革生产企业、注塑城等规模生产基地,石油加工工业越做越大。

    然而,目前大庆石化工业相对弱小,石油加工量不到石油产量的四分之一,石化工业增加值不到石油采掘业增加值的十二分之一。经过43年的开采,大庆已经进入产量递减,目前能够保证年5000万吨,本身就是个奇迹。然而,如果石油加工能力不迅速壮大,在石油资源枯竭后,庞大的石油企业如何生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大庆需要上特大型石化项目,增加炼量,同时扩建乙烯生产线,延伸加工,以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留给大庆石油企业的原油在800余万吨,依大庆石化总厂和大庆炼化公司目前的生产能力,尚有部分闲置。城市可持续发展再上大的石油生产线,势必造成原油供给量的更大不足,如果能留下俄油500万吨的话,除闲置的加工能力充分利用外,另上的生产线也能启动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才可成为现实。

    地利:可靠的地方支持充裕的劳力

    在“以化补油”的战略目标下,省里支持大庆大上石化项目,在工业用地价格上同意下调,同时出台了很多其他措施支持大庆。可以说,在大庆上大型石化项目,有可靠的地方支持。

    按照协议约定,中俄各自负责本国国内管线建设的原则,我们将修建国内部分,总长为800公里,全部在我省,将于2005年交付使用。仅这一部分,预计耗资20亿美元。漫长的工期,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对我省的一些施工企业和务工者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我省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近年来,外出务工者呈不断上升趋势,甚至到俄罗斯、中东等地区从事建筑、种植等行业。

    目前,省计委和大庆市政府共同委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编制了大庆利用俄罗斯原油的五套方案,并聘请国内有关专家进行咨询论证。专家认为,争取在大庆加工500万吨“俄油”、配套70万吨乙烯的可能性比较大,同时,专家还建议,通过改造利用林源炼油厂现有装置,对“俄油”轻组分进行拔头,作为500万吨方案的补充方案。

    台湾几家石化大公司对“俄油”加工利用项目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结论认为只有将2000万吨“俄油”集中加工,才有规模效益,才会使中油集团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集中加工又必须炼油、乙烯及吃配产业聚集,东北地区惟有大庆具有马上扩建乙烯的条件和石油工业聚集的配套产业、经营管理、技术队伍、公用设施、水电等基础条件。

    人和:人才基础雄厚科研队伍优秀

    目前,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大庆,在争取加工“俄油”上积极做工作。省委对大庆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十分关心,前不久在大庆召开工作会议,又把大庆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全省十项重点工作之一。

    经过43年的开发建设,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把一块荒地建设成一个创造巨大经济价值的城市。同时,也培养了大批人才。如今,这里有大庆石油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分校等数十所大学,科研力量强大。在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以石化产业链高新技术项目为主,集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为辅的企业群。围绕石化这一产业链,大庆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优秀人才、留学人员创办了40家企业,孵化项目172项,其中具有知识产权的项目118项,拥有博士82人,硕士141人。

    大庆目前已经形成了石油管理局、油田公司、石化公司、石化总厂、炼化公司、林源炼油厂六大企业,拥有数十万人,成熟的产业工人,专业化的管理人才,一流的科研队伍。

    在长期的工作中,大庆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理念,他们创造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把项目做大、做好,是大庆人一贯的作风,相信如果石油留在大庆,大庆人会倍加珍惜地利用它,用好它。

责任编辑:超级管理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