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11号文件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全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扎实有效地推向前进,是当前摆在全省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审计机关作为综合经济监督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重大意义的认识,明确指导思想、主要原则、目标和重点,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加强审计监督力度,努力搞好服务,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牢固的服务经济全局思想。解放思想是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大前提。我们审计干部要在充分认识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同时,在解放思想上下真功夫,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改革意识、市场意识,以改革的精神、改革的办法、改革的措施,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的创新,为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目标、重点和措施,深化审计监督内容,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扩大审计成果,为各项调整改造任务的落实搞好服务。增强宏观服务意识,立足全局,着手微观,根据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中心任务,重新整合审计资源,使审计监督的职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审计成果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
二、突出对重点项目、重点资金全过程的审计监督。省委、省政府明确指出,我省要抓住国家支持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的战略机遇,突出深化改革,突出市场机制,突出自力更生,努力把我省建成国家装备制造、石化工业、能源工业、医药工业、绿色特色食品和森林工业六大基地,形成新型工业产业群。我们审计机关要紧密围绕六大产业基地的建设,以促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措施落实、提高财政资金、国债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国有资产流失为目标,突出重点资金、重点项目、重点单位的审计。要对国家和省里安排的调整改造资金,特别是涉及全局的重点资金和对全省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项目进行全程审计,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规范使用、科学运作。要加强对重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审计,注意发现其在体制、管理、效益、包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其及时调整、改善、提高,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促进社会保障资金尤其是国家给予特殊政策支持的社会保障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使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维护。
三、积极探索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方法、新领域,促进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我们要围绕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这个中心任务,进一步加强效益审计的实践、探索和研究,大力推进效益审计。在所有审计项目中都注入效益审计的理念,在真实、合法的基础上向提高项目效益延伸。要围绕影响社会经济生活和财经运行质量的关键问题,有重点地进行突破。当前要突出财政资金的使用和效益这个主题,加强对财政预算支出计划、财政决算、投资项目、金融、税收、专项资金的审计,提高财政资金的节约度,促进财政资金运行的有效性,对国家投入的建设资金取得的效果进行审核和评价。从管理层次上追根溯源,从改进管理、提高效益上提出建议、意见,促进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各项审计中都要注意揭露和反映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及金融机构领导人不经民主、科学决策而造成重大损失浪费方面的典型问题,避免在振兴老工业基地工作中出现新的决策失误,造成重复建设和损失浪费。
四、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着眼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认真解决乱集资、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为,加大审计执法监督力度,严肃查处财经领域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问题,努力查处和规范做假账、账外账做法,打假治乱,增强审计监督的威慑力。要开展审计法规宣传教育,增强被审计单位依法理财的意识和能力,从源头上防范违纪违规问题的出现和发生。进一步加大对社会审计组织的审计业务质量和执业行为的监督检查以及查处力度,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对严重不真实造成后果的会计师事务所依法查处,促进中介审计机构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和投资提供可靠的信息。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力度,发挥内部审计协会对内审工作的协调、服务作用,促进各单位把加强内部审计作为完善财务管理,推进行业自律、增强发展能力的内在需求,使内部审计在建立企业、单位信用体系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宏观目标,加强审计调查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情况和科学依据。要围绕省委、省政府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总体思路,利用审计触角比较广的优势,开展审计和审计调查。从微观入手,从宏观着眼,在组织行业审计和专项审计等过程中,从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和倾向性的过程中,注重查找和分析在机制上和制度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与政策对接、与市场对接,内容具体、操作性强的审计建议,对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提高效益切实起到促进作用。通过重点审计,举一反三,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使我们从整个面上,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起到审计“一个”规范“一面”的作用。我厅明年要围绕部门财政预算、支农资金、科技三项费用、社保资金、“打捆式”银行贷款、重要投资项目、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企业减负情况、科学教育、环境保护等影响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问题开展审计和审计调查,反映调整改造政策任务的落实情况,为党政领导决策提出参谋建议。
六、围绕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加快老工业基地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省审计机关要围绕省委、省政府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搞好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积累经验,逐步规范,通过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促进他们更好地发挥在振兴老工业基地中的重要作用。敢于揭示和反映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促进被审计单位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对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重点项目、重大资金的严重经济损失,要查清查透,追究领导干部个人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七、积极支持民营经济进入更广阔领域,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服务。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民营企业将逐步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机关要帮助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帮助民营企业培训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加强,提出合理性建议,促进民营企业作出正确决策,避免或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浪费,实现民营企业人、财、物的合理配置,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与此同时,要积极为民营企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审计项目计划安排上加大对涉及民营经济发展的行政执法部门的审计监督力度,促使有关部门依法行政,提高办事效率,精简行政审批项目,消除“中梗阻”现象;在各项财务收支和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中,将支持个体私营企业经济发展作为重要的内容进行跟踪审计,确保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鼓励民间投资等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加大对机关和事业单位到民营企业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等行为的审计监督和查处力度,维护民营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充分利用审计监督涉及面广、数字信息来源可靠等特点,及时地总结、分析我省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鼓励民间投资等政策措施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及时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和制定政策措施的意见和建议,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八、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振兴老工业基地对审计工作的要求,加强审计机关和审计队伍建设。在全省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中开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基本思路的教育,以及改革创新、第二次创业的教育,形成与改革开放新形势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营造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的良好工作氛围,进一步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审计人员严格依法审计,做到审计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适当、评价适度,以依法审计、依法行政的实际行动,为经济健康发展创造优良的法制环境。认真抓好全员岗位资格、计算机审计岗位技能的考试,建立起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考培结合、成效显著的干部培训体系,造就一支掌握现代审计技术、专家型审计干部队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增强审计干部的廉洁从审意识,在审计干部中构筑牢固的拒腐防变思想纪律防线,为实现振兴黑龙江老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观目标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