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3月9日电 记者8日从交警部门获悉,本月起,哈尔滨市将对停车容量进行首次大普查,这是一次针对全市停车场、车库、车位的全面调查。据介绍,随着哈尔滨市汽车拥有量的激增,停车经济在哈尔滨市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正迅速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停车场配套已成商服客流进一步攀升的硬件之一,商业领域经济的增长受停车业牵动的迹象已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停车业丰厚的利润使其自身的经济魅力也凸显出来。
停车难掣肘商服客流上扬
据介绍,目前,哈尔滨市个别领域经济增长受制于停车业的趋势已有显现。部分商业区停车状况不佳,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服企业的客流增长空间。
记者日前在南岗区远大商场、大世界商城附近看到,停靠在这一带购物、揽客的私家车、出租车,在人行道上从大直街口一直排到亚细亚影院门前,行人只能从横七竖八停放的车辆中间穿梭而行。而就在这种情况下,仍有来此购物的车见缝插针,把这一带围得水泄不通。
据交警部门介绍,在道里区曼哈顿商厦一带,商家高度集中,但该区域只有曼哈顿商厦院里及地下有少量停车位,且只够停几十台车。很多开车一族一提到这一带购物,就倍感头疼。由于停车困难,经常堵车,使得黄金地段的个别商服客流量攀升空间受到很大制约。
一家调查公司日前的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开车族碍于停车难,一年中近四分之一的逛街购物计划被迫取消。因停车恐惧症,很多爱逛街的人甚至压缩了购物频率。一些开车族尤其是男性私家车主目前已多采取集中购物的方式——把一段时期需要购买的东西攒到一起,一次性买回来。“如果能一趟把东西买回去,绝不跑两趟;能赶在平时买的,尽量不赶在休息日去。”这已是不少人的购物新理念。
据了解,由于个别大型商服停车场配套不足,一些商场附近的居民大院被司机们“改成”了临时停车场。很多车主将车停在远隔一条街的居民区。在通江街、高谊街一带的居民院内,常常停放着到中央大街一带购物的车主的车辆。
据了解,在这些寸土寸金的商业宝地,尽管营销手段高招频出、商品物美质优,但因停车设施不配套,极大地限制了商家的客流量攀升空间。
停车业大有“钱”途
据了解,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停车经济”自身的含金量越来越显现出来。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投资停车业应该很有赚头。
据市物价部门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停车业的市场行情是,每台车无论停多长时间,大多收3—5元(咪表除外)。据一些停车场管理人员介绍,目前,一个车位约8平方米,一个车位每天约停放20台车次,算下来,一个车位一天就可收费约60—100元。这意味着,8平方米的空间,每个月进账可达到1800元—3000元,效益相当可观。
居民小区的车库和车位含金量也很诱人。据了解,在位于黄河路上的一个居民小区,一个地下车位售价为8.5万元,一年租金则是5000元—6000元,如果在同一地段投资住宅,要想拿到这笔租金,则需投入至少18万元以上、买到一处使用面积约40—50平方米的住宅。
停车业“大亨”暂缺席
据了解,虽然目前我市停车业前景看好,但尚没有一家大的企业或个人来整合这块市场。
哈尔滨市交警部门最近一次停车场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统计结果),全市有停车场上千个,可容纳车辆48000多台。而截至目前,哈尔滨市机动车辆已达32万台,其中,6成属小型车。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约15%。据介绍,哈尔滨市从2000年以后机动车开始大幅增长,车辆的年递增比例约10%,尤其私家车增幅更加明显。但是,哈尔滨市尚缺乏规模化集约经营的停车场,停车业“大亨”在哈尔滨市暂时缺席。即使在汽车激增、车位越来越紧张的今天,哈尔滨的停车场仍保持最原始的分散式、小家小户各自为政的经营阶段。
交警部门表示,我市地下工程众多,地面空间与上海等城市相比,也较充足,停车潜力巨大,只是目前没有充分利用。此次停车状况调查将为哈尔滨市停车经济开道清障,有利于形成哈尔滨市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