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造林也需新机制
2005-08-09 09:36:1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马云霄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9日电 近年来,黑龙江省木材产量锐减,由400多万立方米,下降到现在的140多万立方米。这一方面是国家林业政策调控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我们经营的林木品种仍然比较单一和原始有关。如红松、云杉、樟子松、落叶松等,这些原始品种如果集约经营的话还要60年的轮伐期。作为林业大省,难道我们只有原始品种,没有可以提前速生的品种吗?

  事实并不是这样。黑龙江省某林业科研机构多年努力育成的杂交落叶松新品种,不到30年就可以成材。而且杂交落叶松种苗价格与原始品种比价并不高,一棵苗的价格与原始品种比可以做到忽略不计。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价不高,又可速生成材的优良品种,却因造林主体是国有体制而制约了推广。

  现在的林业局、林场都是国有体制,造林时,只要面积够了,栽活了,过关了就行,至于以后成不成材没人管。如果是私有林场就会从长远效益去考虑,不会这么做。

  最近得知,黑龙江省造林启动了新机制,一改以往造林绿化以公有制林为主的现状,在今春的造林中大力推行个体造林、股份合作造林、承包造林等非公有制造林新机制。目前,非公林地已占造林的八成,林业部门不再当造林绿化主角。黑河等市地在造林中提出“树随地走,谁造谁有,合造共有,不植无主树,不造无主林”。相信,启动造林新机制后,优良树种推广不会再难,黑龙江发展速生丰产林的时候到了。人们不仅要让满山披绿,还要让那满山的绿产生最大的价值。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