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9日电(记者印蕾)9日,哈尔滨啤酒节组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哈尔滨市旅游局副局长、啤酒节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马春野针对备受关注的“啤酒喷泉”一事作了说明。
马春野介绍说,本届啤酒节是历届哈尔滨国际啤酒节规模最大的一次,啤酒节的主会场——市中心休闲广场原有一座大型景观喷泉,为了强化啤酒节主题,增添节日气氛,活动承办方哈尔滨啤酒集团策划了一个创意,即在广场原有喷泉中注入一定数量的啤酒生产废液,以达到喷出的水花略泛泡沫,并散发出酒花香气的效果。“啤酒喷泉”所用的啤酒也并非成品啤酒,而是由酒头、酒尾、瓶罐洗涮液和质检不合格的废酒混合而成的啤酒废液。这些废液不能作为产品出售,也不能回收再利用,只能拍到污水处理系统中。策划中的“啤酒喷泉”就是要利用这些废液。在8月2日至5日试喷时,采用的也是这种废液。
在谈到注入啤酒的数量问题,马春野介绍到,为了摸清到底需要注入多少吨啤酒生产废液,8月2日至5日,承办方哈啤集团先后向喷泉中注入了15吨左右的啤酒废液,从来没有过向喷泉中注入80吨成品啤酒的安排。
“啤酒喷泉”一事经媒体报道后,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4日,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领导立即向有关同志了解了情况,并要求有关单位考虑媒体和群众的意见,停止喷放“啤酒喷泉”。在8月6日开幕式活动中,承办单位取消了向原有喷泉中添加啤酒生产废液进行喷放的活动项目。
马春野说,社会各届和广大市民对“啤酒喷泉”一事的广泛关注,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人民群众对奢侈浪费的歪风深恶痛绝,对中央作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决策衷心拥护。我们在组织各种节庆活动乃至一切工作中,必须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绝不能为了追求轰动而铺张浪费,特别是在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决策的新形势下,尤其要注意在全社会培育和养成崇尚节俭、力戒奢靡的社会风尚。同时,组委会在这次活动中也有工作不细之处,特别是缺乏与媒体的沟通和互动。本届啤酒节活动的安排,事先没有通过媒体向广大市民作出说明;当“啤酒喷泉”一事见诸报端后,也没有及时予以澄清,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对此,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切实改进工作,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