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8月30日电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8月30日,来自中国、俄罗斯、日本的近百名专家学者齐集黑龙江省东宁县,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在亚洲构筑的最大的要塞群——东宁要塞进行研讨。
1933年1月10日,日军侵占东宁县,最多时进驻的日军达10万余人。1937年,日军建成的东宁要塞群有地下要塞10多处,所占土地正面宽90多公里,纵深50多公里。每一处地下要塞都有升降井、士兵室、集结室、防毒门、炮室、指挥所、通气孔、包带所等。每个地下要塞还有上百个永备工事。当年被逼迫修筑要塞的中国劳工达17万人,要塞建成后,中国劳工大部分被杀害。
可悲的是,日军当年为进攻苏联而修筑的重要阵地,最后却成了日军的坟墓。亲历了那次战役的前苏联“二战”老战士莫尔代科夫向记者描述:“60年前的今天,我亲眼看到驻守在中国东宁县胜哄山要塞的日军七八三大队的900余名官兵打着白旗从山洞里走出来。走在前面的人举起双手投降,后面跟着的是伤兵,最后拖出来的是死尸……”。
据中、俄、日专家学者论证,东宁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在亚洲构筑的最大的要塞群,并且根据现有史料认定,东宁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战场。
东宁要塞目前已被国家批准为AA级景区,同时也是黑龙江省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每年前来考察、参观者达10万多人。
责任编辑:单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