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再造秀美山川——绥棱县实施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纪实
2005-08-31 09:54:39 来源:东北网  作者:张文东 李日龙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31日电题:再造秀美山川——绥棱县实施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纪实

  张文东 李日龙

  绥棱山多地少,俗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称。境内“三河四岸”,土壤肥沃,物产丰富。

  以往受自然因素和人为过度垦殖的影响,致使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旱涝、冻害、风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成为了全县上下的共识。2000年,一场保卫生态环境之战在绥棱大地打响了。

  挥起水土保持这把利剑,斩断水土流失的源头!

  “唉!这条乌龙沟真是我们心里的一块病,每年一到连雨天,这条沟就向两边“张嘴”,都快把我们这屯子“咬”成两半了。”几年前,一走进双岔河镇民主村的大王店屯,听到的就是村民们这样的报怨声。然而,现在走进大王店屯,那条沟已然是另一番模样!沟岸边站满了一排排的白杨,沟底沙棘、红毛柳丛生,下游良田百顷,昔日的乌龙沟成为了村民们的“幸福泉”。自2000年开始,这个县就把治理水土流失做为改善自然环境的“一号工程”,通过承包、拍卖、租赁等形式,把治理权移交给农民,不仅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还为治理者创建了一个个“绿色银行”。半截河林场承包大户王刚,投资10万元,承包165亩林地,每年新增经济效益就达10万元以上。

  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措施,切断破坏自然生态的“病灶”。

  “诺敏河畔半拉山,雨来泥水淌,风起冒黄烟”10多年前,这句顺口溜在后头乡连小孩都会。这个乡是绥棱县的革命老区,前头和振东小流域是省级重点治理流域项目,其中前头小流域是国家“十百千”重点治理项目之一,通过连续3年的综合治理,目前共植红松、杨树和柳树100余万株,生态环境得以根本改善,又呈现出一片鸟语花香、绿意盎然的景象,也成为了城乡居民的一处郊游好去处。宋家小流域地处绥中乡的宋家水库附近,治理前,流域内的水土流失严重,宋家水库和引渠由于受泥土淤积的影响,引蓄水功能大大降低,已无法保证水库下游灌溉农田的需要,成了一座“死水库”。通过插柳治沟、梯田植树、压制谷坊、筑坝跌水等措施,使水土流失率逐年下降。现在,水库发挥出了效益,使下游的10余个村屯的农户受益。

  发挥大自然的力量,实现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

  遵循自然规律,不断强化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绥棱县在被确定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县后,他们根据县域自然生态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封育保护和封禁治理措施,先后出台了《绥棱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管理办法》、《绥棱县封山育林育草制度》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加大了执法监督力度。去年6月份,在发现项目区内1块水保生态修复标牌被盗后,当地公安机关及时介入,侦破案件后,对违法当事人进行了严肃查处,并在电视台进行了报道。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生态修复实施面积36670.36公顷,修建水平梯田36.23公顷,开挖截流沟50公里,种植植物围栏93.45公里,建设刺丝网围栏6.1公里,树立标牌140个,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提高74.86%,蓄水效益达到62.86%。

  经过几年来的综合治理,这个县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寒地黑土”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日趋明显,一个山川秀美的新绥棱已呈现在人们面前。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