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9月28日电 开放,是东北干部群众一直热议的词汇。然而,记者在东北三省采访时发现,人们热切期盼的开放却停留在领导要求和粗放管理状态,离真正的开放还有距离,应该采取措施让东北的开放进入注重“细节”阶段。
在东北,相当一批外地人会感觉到“进城”的艰难。记者日前乘车前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采访,在距齐齐哈尔100多公里的地方,遇到了一个收费站,小型车收费17元。司机是个当地人,“还有三道关!”他说。细一问才知道,在接下来的100多公里路程内,还有相同的三个收费站。果然,第二个收费站很快就到了,收费16元,接着是第三个收费站,又收费17元,最后一个收费站收费10元。令人不解的是,最后一个收费站名叫联通大道收费站,第三个收费站叫扎龙收费站,两个收费站相隔不过10公里。一位市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短短一段路设了四个收费站,市里也没有办法,因为当初修这段路的时候,分属不同的工程公司,也就分属不同的部门,所以不同的单位建了不同的收费站。
还有一个情景也很引人,这四个收费站的收费窗口无一例外都贴着一个小牌子,上写“矿泉水2元,冰红茶3元”。收费站边收费边卖饮料,也十分少见。“天天喊开放,这地方谁敢来?我要是外商,肯定被吓跑了。”同行的徐先生说。而令徐先生更加感慨的是进入市区的地方有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上写“中国魅力城市”。
相同性质的现象在别的城市还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吉林省吉林市,城市的四个进出口全部设有收费站,就像四座城门,把整个城市封住了。“交钱进城”成为这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记者在长春市火车站前看到,旅客从出站口走出来时,喊着让你打车的,拉着让你住店的,全都拥上前来。个别出租车司机听说你是离得比较近的,便十分明确地拒载。而在火车站东侧旅客进站的地方,还没等下车,就有卖报纸的或大人或小孩给你开车门,然后就缠着你买报纸。还有一些城市市民的素质不高,经常口出脏话。“随地吐痰”“乱扔烟头”“言语粗鲁”“不遵守社会公德”等情况也屡见不鲜。
东北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明确了开放的方向,确定了开放的框架,现在已经到了进入注重“细节”的阶段了。“东北三省喊开放喊了很多年,但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吉林大学教授王维忠说,“希望东北的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是让人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