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1月2日电 题:与时俱进构和谐写在哈尔滨市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之际(上)
这是一项崇高的荣誉,哈尔滨人民必将永远铭记;
这是一次精彩的跨越,哈尔滨人民倍感骄傲自豪。
10月26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哈尔滨市等58个城市(区)被授予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区)的光荣称号。这是继1999年和2002年,中央文明委两次表彰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后,哈尔滨市首次获此殊荣。
跻身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的前沿,再次验证了哈尔滨的实力,展现了哈尔滨的魅力,昭示了哈尔滨的潜力,为哈尔滨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
正值快发展、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沉甸甸的奖牌,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文明委对哈尔滨最全面、最充分的肯定、关怀与支持,是对970万哈尔滨人民最大的鼓舞和鞭策。
面向世界,走过百年的哈尔滨,又郑重亮出一张崭新的名片: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7个方面37项指标119个测评项目,覆盖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哈尔滨以独特的城市魅力通过近似苛求的考评
文明城市,不等同于和谐社会,但最接近和谐社会;
文明城市,是和谐社会的前导,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示范和导向作用,是和谐社会的根本标志。
经党中央同意,中央文明委决定今年首次评选表彰全国文明城市、评选表彰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区)等。全国文明城市,成为我国目前综合评价城市三个文明建设水平的最高荣誉。
责任重大。中央文明委严格界定: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
使命神圣。中央文明委首次采用新的测评体系,通过“背对背”的方式认真考核每个被测评城市的申请参评、材料审核、调查问卷、实地考察和整体考察等多项程序。7个方面37项指标共119个测评项目,既包括具体的经济指标,又包括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等等,覆盖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界定,权威客观;测评,科学公正。深圳、厦门等9个城市问鼎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哈尔滨、广州等58个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区)也同时脱颖而出。
一场不期而至的暴雨,数千台车大雨中让出“考生通道”,市区2.5万考生无一人因堵车迟到被取消高考资格;医博会、哈洽会两次盛况空前的展会,全市上上下下、各个方面精诚团结、通力配合,赢得近30万国内外客商交口赞誉;按照6大类50多项综合指标测评,国家统计局权威发布,哈尔滨市去年跻身全国城市综合实力十强……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凡业绩和城市独具的个性魅力,哈尔滨感动着所有目睹和耳闻她的人们,也通过了中央文明委近似苛求的测评。
窥斑见豹。“领导有力,制度健全;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服务优质,风气良好;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秩序优良,社会安定;科教进步;文化繁荣……”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区)的标准高、覆盖广、要求严,竞争激烈,强手如林,难度极大。
经测评,哈尔滨总分数100.73分,其中基本指标得分86.34分,特色指标得分14.39分,每一个数字都来之不易;人热情,城市美,发展快,种种感悟与印象,更是弥足珍贵。
这一切,有此次测评的结论为证:哈尔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划科学合理;城市面貌整洁优美;社会秩序规范井然;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市民素质明显提高;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早有权威人士断言,荣获了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标志着这个城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三个文明建设不仅取得了辉煌成就,而且达到了和谐统一。
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哈尔滨以更加昂扬的姿态阔步走向和谐……
市民热忱好客,党员干部爱岗敬业,学生蓬勃向上……人民群众成为哈市获此殊荣的“得分主力”
成似容易却艰辛。
挽水陆机枢,控欧亚通道,哈尔滨常得风气之先,屡开风气之端,文明进步的追求始终坚持不懈,足印历来坚定扎实———
回望走过的路,哈尔滨能够成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正是这座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凝练升华,是其城市精神品质的发扬光大,是其与时俱进时代风采的动人释放;
审视现实,哈尔滨能够成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和省文明委的正确领导,更是全市人民多年来长期共同努力、广泛参与的结果,全市各地、各部门协调工作、紧密配合的结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结果。
实至名归。这份光荣首先属于全市人民,人民群众是最大的功臣。
69.5%。这是中央文明委此次《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软环境指标所占的比例———关注人,关心人,以人为本,群众得分占了近七成,老百姓成为了文明城市的最大因素和“得分主力”。
城市环境是外在标准,文明的根基在于市民。基于此,全市上下团结一心,近年来以新闻媒体为平台相继开辟了“共建美好家园,争做文明市民”、“创建文明城市,弘扬城市精神”等大量专题或专栏,大力营造浓厚的新闻宣传氛围;以公益广告为阵地,大力营造了浓厚的静态宣传氛围,同时还利用移动通讯技术向全市320万个手机用户宣传创建文明情况;以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大力营造浓厚的社会宣传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热情,使创建文明城市深入人心。
在创建中感悟文明、理解文明、践行文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明素质,哈尔滨市民的良好精神风貌,给考核的同志都留下了深刻印象:漫步大街小巷,人们热忱好客;走进机关企业,党员干部严肃认真,爱岗敬业;来到菁菁校园,未成年人健康向上,朝气蓬勃……
还有李庆长、阎阿红、李坤才等众多“感动冰城”的一个个名字、一个个故事,感动着哈尔滨,也让考核的同志动情不已:哈尔滨是一座充满爱心的城市、一座富有的城市。她的儿女古道热肠重感情,善良正直讲诚信,顾全大局,舍己为人!
厚积薄发,并非一蹴而就,而由心血浇铸。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不懈,始终把创建文明城市抓在手上,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与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提高市民素质和生活质量、建设美好家园结合起来,坚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来带动和影响各项工作,为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智力支持和社会环境保证,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造福城市,造福人民。
大气谋事,思想如此明晰统一: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创建文明城市既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更是哈尔滨科学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人民群众高品位生活之所盼;
市委、市政府深刻地认识到,创建文明城市是城市功能转换完善提升所求,是社会结构转变所致,蕴涵了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现代城市社会和谐目标取向,是构建和谐哈尔滨的最重要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埋头干事,行动如此扎实迅速:市委、市政府在市委全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上,都明确要求全市各地、各部门要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作为提高人的素质、树立城市形象、凝聚力量振奋精神、促进快发展大发展的一件大事,纳入党政工作的重要日程,纳入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发展目标,纳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
为切实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市委还成立了创建文明城市测评工作领导小组,把创建工作的具体任务分解到了74个职能部门,形成了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市委文明委统筹规划协调,各地、各部门组织实施的创建文明城市格局。
雷厉风行,务求实效。各地、各部门党政负责人纷纷站到了创建文明城市的第一线,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使创建文明城市这个“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工程”真正成为了“一把手”工程。
敢打大仗,善打硬仗。区、县(市)联手互动,各行业紧密配合。在政府部门,“塑造政府部门形象,树行业新风”活动扎实推进,清新政风扑面而来;在工商、教育、交通等重点行业,“文明诚信市场”、“创建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小公民”、“树公交人新风,创文明品牌线路”等活动声势浩大,暖流涌动大街小巷;在居民社区,“十佳文明社区,百佳绿色楼道,千个文明家庭”等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如火如荼,一浪高过一浪。
艰辛出成果,耕耘得丰收,我们正在铿锵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