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构筑治安防控体系 全力打造平安鹤城
2005-11-22 14:33:29 来源:东北网  作者:应昊阳 傅红园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齐齐哈尔11月22日电  题: 如何打造“平安鹤城”,让这座魅力城市更加平安?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建立了以党委政府领导为核心、以公安指挥部为龙头、以派出所为骨干、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城乡联动,内外结合,科技制导,保障有力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这一防控体系的建立,使全市的刑事案件发案总量下降,多发性侵财案件下降,破案率提高,党委政府满意了,群众安全感增强了。

规范管理的公安派出所

  派出所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加强派出所正规化建设是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公安机关严格按照“二十公”规定的派出所正规化建设标准,真抓实干,确保实效。

  市公安局制定了统一的正规化建设标准,要求各派出所必须严格按照统一的模式,逐项、逐件抓好落实。经过强力推进,实现了派出所建设的五个整齐划一。外观形象上实现了整齐划一:严格按照公安部的要求,对全市所有派出所外观、装饰、标识等,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改造制作,如墙面喷涂白底蓝杠标识,统一制作了竖式标牌、标识灯箱、路边指示灯箱;内务管理实现了整齐划一:从接待桌、床铺、咨询台、便民柜、便民服务架,以及窗帘、被褥、床单等,都统一规定样式、尺寸、颜色;在警务管理上实现了整齐划一:从民警的着装、仪容、行为举止等,都进行了严格的统一规定,并要求民警严格执行;在服务要求上实现了整齐划一:除严格执行上级公安机关规定的便民利民措施外,还统一实行了公示制、承诺制、一日勤务制、文明用语规范等,在内务环境布置上,统一制定各种图板、台账、档案、警民联系箱、联系卡、意见簿,民警实行挂牌服务;在警务保障上实现了整齐划一:警务室建设严格八种标识,一图四簿六表,统一设施、值班室、户籍接待室、公开调处室、档案室;同时城市派出所建立小文化室、小健身房、小食堂、小浴室等。

  市委、市政府对公安工作十分重视,将公安装备纳入重点工作之一来推进,省公安厅也从多方面给予强有力支持,2003年以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投入3514.5万元,用于派出所侦破案件、办公经费、办公用房、装备改善等,先后调拨汽车125台、微机460台、摩托车56台,有效调动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今年5月份,市委、市政府克服困难,为基层派出所民警配备警用电动自行车等现代化办案办公设备,从硬件上全力保障。第一期500台警用电动自行车已落实到位。

构建“五四六三”警务防控机制

  市公安局党委将打造“平安鹤城”,加强城市治安防范体系建设纳入今年全局中心工作,市公安局局长孙玉生多次召开党委会议,认真学习和领会副省长、省公安厅长王东华同志关于加强城市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建设的指示精神,明确工作思路,指派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总指挥长白晓明带领户政处有关人员深入各县(市)区公安局开展专项调研。在深入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市公安局户政处提出“五四六三”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模式,即严密五块防控区域,整合四种防控力量,落实六项防控措施,规范三大保障机制。

  首先选择富拉尔基和建华分局先行试点,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在全市铺开。实践证明,“五四六三”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模式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适应公安发展需要,为全市经济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严密五个重点防控区域。市公安局对全市治安防控进行了板块式切割,从中确定5个重点,即居民区、社会面、内部单位、行业场所、村屯及城乡结合部。牢牢抓住这5个重点,就控制住了全区治安防控的主动脉。

  强化居民区的治安防控,是有效控制多发性案件,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实效性很强的工作。在全市居民区设警务室247处,派出所民警采取定时和流动两种方式,深入居民区处理警务工作。社会面治安秩序是城市形象和治安质量的缩影,因此市公安局将社会面防控列入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巡警大队机动性巡控作用,对重点地区、重点路段、重点时段时行高密度滚动巡查,保持110流动接警的游动频率,警示犯罪分子。在繁华街面和繁杂场所设4270处报警点,在交通要道设立治安岗亭593个,便于群众报警求助,实施堵截封锁。同时,在全面推广克山农村“三四四三”治安防控经验的基础上,在每个中心村建立警民联防工作站,在每个自然屯建立了警民联防工作点。平时防控工作由联防队员进行,派出所民警巡回到各站开展工作;在出城口建立18个固定警务工作站,即治安卡点。对出城的出租车进行登记,预防控制出租车盗抢案件。警务工作站随时接受110指令,设置路障堵截控制,受理群众求助,处理突发性案件;建立了乡、村、屯三级联防组织,构建了在公安机关指导下的群防、自防、联防体系,有效控制了农村治安局面。

  城市防范是一种社会行为,需要各种社会各种力量积极参与。市公安局在组织城区防控体系中,以民警、保安员、义务联防员和低保人员为主体,形成强大治安防控合力。在四大区派出所建立“三警一队”,龙沙、建华、铁锋、富区的派出所实行“三警一队”制,即设立社区民警、办案民警、巡逻民警和综合队,警力人数设置在35-50人之间。三小区及县(市)城镇所,实行“二警一队制”,即设立社区民警、办案民警及综合队,警力人数均在20-40人间。分别负责责任区的实有人口管理、落实安全防控措施、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查处辖区发生的刑事、治安案件,带领辅警力量开展巡控。整合保安员防控力量。到目前,全市已有保安员6135名,成为了城市社会治安防控的重要力量;在农村每个村(屯),现已达到了有1-2名保安员辅助力量。仅2004年以来,保安员就协助民警或单位单独抓获犯罪嫌疑人56名,其中逃犯24名,收缴管制刀具147把,从中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83起;

  整合义务联防员防控力量,在巩固社区义务治安员队伍的基础上,又在物业保洁员、小区车棚主、商服网点、个体摊床点的从业人员中物色治安积极分子,佩戴红袖标,由派出所民警组织巡逻。在医院中医护人员、保卫人员建立联防组织,在因刀伤、枪伤和非正常伤害紧急求助患者中,发现违法犯罪嫌疑人及时报警;整合公益岗位、低保人员防控力量。根据各地的治安状况,将全市所有的公益岗位、低保人员组织起来,择优录用,把分散的社会治安防范资源加以整合,由这些人员组成治安巡逻队,每天巡逻在辖区的大街小巷,有效控制了案件的发生。

  全市公安机关全力落实六项防控措施:落实110、119、122综合报警指挥高度系统措施、落实电视监控防控措施、落实语音报警器(十户串铃)、断线报警器防控措施、落实热辐射远红外线报警器防控措施、落实防盗门、单元电子门等物防防控措施、落实声控灯防控措施。通过技术防范,全市公安机关预防各类案件1080起。目前,构建“五四六三”防控体系的经验已在全市推广。

高标准建设特警队伍

  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前身为市公安局防暴大队,成立于1991年,2002年12月升格组建防暴支队。今年10月,在防暴支队的基础上又整合、组建为特警支队。10余年来,支队在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大型活动安全保卫,控制社会面治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缉捕围歼犯罪分子等工作中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威力。

  为了切实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支队从适应实战需要出发,结合大练兵活动,始终把不断强化民警的警务技能、体能训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队伍的整体战斗力不断提高。支队认真组织开展了队列、射击、查缉战术、警棍盾牌术、擒拿格斗和体能达标等基础性技能训练,同时结合特警工作实际,有计划地组织狙击、攀登、排爆及处置突发事件演练等科目的训练,进一步提高了民警的实战能力、身体素质和克敌制胜的本领。为了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支队还逐步加大了对装备设施的投入,经支队及市局争取,添置了包括排爆机器人、防暴服、排爆罐和水炮枪在内的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及现代化水平的安检排爆设备,促进了支队各项工作的长足发展。

  在全国公安巡警防暴警“三年为期,全员培训”工作中,支队受到了公安部的通报表扬;在市局举行的三次岗位练兵大比武中,支队蝉联第一名。自2002年至今,支队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400余名,查处治安案件200余起,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600余起。特别是在处置震惊齐市的“4·16”枪击案中,充分展现了特警队员的英勇无畏、机智果敢和军事化素质,展示了特警队处置危及公众安全案件的“尖兵”风采。

市公安局指挥中心

特警在进行练兵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