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9日电 据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网站消息,岁暮年终,一重集团公司传来特大喜讯:截至11月30日,一重集团公司今年商品产值突破30亿元大关,实现31.08亿元人民币,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计划,比去年增长50%,并且产品产量达到近10万吨,创造了企业投产50多年来的最高纪录。
一重惊人的发展速度与近年来公司不断研发新产品、加强技术改造、全力提高产品质量、实施分配制度改革和一系列人才优待政策分不开,这一系列改革让企业从此走出低谷,踏上了发展的快速列车。有数字显示:“十五”期间,一重从2002年产值上升到10亿元后,每年平均以35%的速度递增,今年增速高达50%。
近年来,一重集团公司紧紧把握国家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国家产业相关政策调整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机遇,以装备民族工业为己任,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十五”期间,一重投资10多亿元改造加氢、轧辊、热加工等六大项目,主打产品加氢产品迅速扩容,现已领跑全国,20年总计生产136台。同时,经过努力,投入10亿元的振兴老工业基地第一批重大技改项目落户一重。公司先后完善加工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了大连加氢公司重型加工基地,他们生产的发电机转子、水轮机大轴、超临界汽轮机缸体等电站铸锻件产品发展到国内领先水平,而且占据了国内半壁江山。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一重还积极支援“十五”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仅为宝钢就提供了1800冷轧机组、5米宽厚板轧机、2300板坯连铸机等多套大型冶金成套设备。
技改工作有声有色,科研开发硕果累累。几年来,一重充分利用外部市场资源,相继将设计研究院、市场营销部迁到了大连,组建大连分公司,并在鞍山、天津、上海建立了协作部,同时在天津组建了国家研发中心,初步实现了跨地域发展,使企业成为中国综合能力最强的机械制造企业之一。截至目前,一重集团公司已先后开发240多项新产品,填补国内技术空白300多项,完成机器产品产量百万吨,部分产品已销往国际市场。同时公司全面加强了与德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外国公司的合作,并为巴基斯坦、苏丹等提供核电容器、连铸等产品,有一大批高精产品在国际市场激烈竞争中稳稳站住了脚跟。11月28日,5台钢水包合浇、液重达716吨的国内最大轧机机架在一重集团公司诞生,这成为一重实现30亿元产值的献礼工程。
今年以来,一重把研发新产品、加强技术改造作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点,并把商品产值目标锁定在了30亿。为实现这一目标,他们采取了多轮驱动的方式和超常规措施调整产品结构,不断研发新产品,加强技术改造。在先后投资近10亿元进行技术改造的同时,公司又重点对冶金行业冷热加工连轧技术进行科研开发,并独立研制了一系列质量信得过,并具有高科技含量、具有高附加值、具有国际竞争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套装备。科技进步、技术领先、实力超群、产品精良,一重这些优势不仅结束了国外技术垄断的历史,而且还为公司赢得了广阔的市场、赢得了广大的用户,特别是国内钢铁大中型企业纷至沓来,主动与一重签约。仅今年,公司就为齐鲁、燕山、大庆等地生产了17台加氢反应器,为天钢生产2台3.5米中板轧机,为邯钢生产3.5米中板轧机,为鞍钢生产1500毫米和2130毫米冷轧机等共计10条轧线,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覆盖了整个生产线。其生产的专项产品、民用核电设备、煤液化容器、冶金轧制成套设备等产品均获得大额订单,其中,冶金轧制成套设备实现产值15亿元,公司独立研制的冷、热连轧机被邯钢、鞍钢等企业订购。今年,一重还加大了轧辊生产线技术改造力度,瞄准市场需求积极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了一整套更为先进的生产大型锻钢支撑辊的技术体系。年初至今,一重先后与宝钢、武钢、鞍钢及台湾中钢集团等客户签订了600多支轧辊订单,制造合同远远领先国内其它制造厂家。加氢反应器是一重今年实现30亿元商品产值目标的支柱产品之一。今年,一重在完成价值6亿元的“加氢”订单的同时,又一次捧回10台“加氢”制造合同。为了打赢重点产品攻坚战,公司党委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公司深入开展了“奉献在一重”主题实践活动。公司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们吃苦流汗、忘我拼搏,24小时歇人不歇机,节假日不休息。
企业跨越式发展使职工面貌焕然一新,分配制度、一系列人才优待政策的改革和实施,让更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技术工人更安心在一重工作,他们争相埋头苦干,为企业发展做贡献。据介绍,一重集团公司今年有望实现全年产值33亿元,2006年计划完成产品产量14万吨,商品产值也将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