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2月13日电的题:不都是雪的错
北方的冬天,时不时飘然而至的雪成为城市交通的一大障碍。特别是在上下班时间,一些主要街路上长长的车流缓慢移动,堵一两小时已经是家常便饭。为此有人抱怨:这可恶的雪……
不可否认,积雪让路面变滑,是堵车的主要原因,因此不论洒融雪剂,还是用“人海战术”,在下雪后,尽快清光路面积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不知有人注意到没有,堵车也不全是雪的错,有些时候,雪只是起到了一个放大镜的作用,把平时那些被忽视了的在城市管理中或市民素质存在的一些问题暴露了出来。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地解决,即使在不下雪的日子里,交通状况也会难如人意。
先说管理方面。我们注意到,一场大雪过后,经常在马路上抛锚的车辆大多为一些面包车、公共汽车,因为它们车体重,容易打滑,影响路上整个车流的正常行进。而在国外,有些降雪多的国家或地区就明文规定,遇上中雪以上的天气,车型较大车辆必须配备相应的防滑设施才准上路,如防滑链、或是换上专用轮胎,否则便要被视为违章,受到相应的处罚。这么简单的一个办法,但非常实用。对让人遗憾的是,哈尔滨市作为我国北方的大城市,路面交通长期以来一直为冰雪所困扰,却从没有人想到采取类似的这些管理手段,不知算不算是管理的一个缺失呢?
再说行车人的素质。雪后路难行,是客观原因,但如果大家都能遵章守法,都听从指挥,按规矩行车,那么即便行驶的速度慢一些,但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实际情况却是,有些性急的司机为了赶路不守公德,争道抢行,见缝插针,结果人为地加剧了交通阻塞的程度,欲速而不达。更有甚者,不小心发生了一些刮碰之后当街吵骂,纠缠不休,使整个路面交通都陷入了瘫痪。对雪后路难行,有些司机也应扪心自问:自己在其中是否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此外,市区中有许多坡度较大路段是雪后堵车的重灾区,年复一年,都是如此,但我们却始终没有看到有关部门对这里进行了哪些防滑改造,哪怕是采取一些临时的应急措施。
可见,雪后行路难,并非无药可治的城市管理痼疾。要想城市交通更加通畅,赢得广大市民满意,有关部门的视角还应该更开阔一些,办法更多一些,多在管理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用俗套一点的话来说,功夫在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