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2月28日电 24日,在防洪纪念塔前的沙滩上,凭空多出了一个庞大的铁家伙———一辆高约3米、宽3.8米、长4米,据说重约32吨的大坦克。这辆浑身被铁皮包裹着的坦克开上了江心岛,少了战争年代的耀武扬威,显得非常安静,却还是引来了无数关注的目光和好奇的抚摩。这“神秘”的坦克是从哪儿来的?它有怎样的传奇身世?它为什么来到冰城?记者带着疑问一探究竟。
改头换面
坦克当起“开荒牛”
这辆型号为T54型V12缸600马力、时速60公里的坦克车可是正宗的前苏联造,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这辆坦克也退役了。坦克上的所有武器都被拆掉,然后被改装成工程车,再后来,有人以物资交换的方式购得了其所有权。1997年,哈尔滨人李伟在嫩江包下一项开荒工程后,因为工程需要,从熟人处得知有这样一辆由T54型坦克改装的工程车要出售。当年12月份,李伟以数十万元的价格买下它,把它开进嫩江荒地。此后,这辆已经面目全非的“前坦克”在那里一干就是8年。
看起来笨重的铁家伙,干起活来却是数一数二的。李伟说,开荒、拆迁,其他交通工具干不了的活儿,它都能派上用场。而且它的质量绝对过硬,8年中,这头“铁牛”帮了李伟不少忙。正因为如此,即使每年要在它身上花掉约10万元的维修养护费,李伟也没舍得卖掉它。与坦克在一起的时间长了,李伟的朋友都称他为“坦克李伟”。后来用得久了,坦克的部分齿轮和零部件缺失,容易出故障了。为了寻找专业维修师傅,李伟跑遍了全省,从哈一机专门请的3位司机成了负责坦克运行和日常维护的工程师。
在嫩江开荒时,李伟曾利用闲暇时间,尝试开着坦克车上山下坡,一圈下来,坦克没怎么样,却把他累得气喘吁吁,但也让他感受到了开坦克的乐趣。特别是在冰雪路面上,坦克的稳定性总让李伟兴奋不已,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心里生出一种想法:如果其他人也能坐进坦克车,感受一番该多好。
重披盔甲
“龙珠号”开进冰城
2005年,李伟经常在各大媒体上看到宣传发展旅游业的报道,早年的想法突然有了方向:将这辆坦克恢复原貌,开发成一个旅游项目,让游人在和平年代坐上坦克。
找资料、画图纸、量尺寸、制作外壳,李伟与设计者们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让早已不起眼儿的“老铁牛”恢复了本来的风采:一个长约3米的炮筒是用市场上买来的铁管制成的,一挺机枪也只是个模型,但这些不能开火的冒牌货却让老气的坦克变了样。随后,李伟联系上二龙山旅游景区,景区负责人朱总经理认同了他的想法,11月,坦克车开进龙珠滑雪场,并从此有了自己的名字———“龙珠号”。“龙珠号”在雪场展出一个月,逐渐被游人接受,李伟又想着要把它开进家乡哈尔滨了。
老坦克是被一辆拖板车带进城的。12月23日下午,拖板车开进二龙山景区,老坦克缓缓开到拖板车前,然后掉头,倒着开上拖板车。李伟说,因为坦克的构造特殊,如果直接开上车,在运输过程中,坦克前面的炮筒很容易刮到路上的电线等,所以只能倒上车;同时,开坦克非常讲究手法,两侧的履带必须要与拖板车的两沿对齐,否则容易翻下来。一连三次,经过30分钟的调试,“龙珠号”终于启程了。两个小时后,它到达了哈尔滨,并在防洪纪念塔前的沙滩上,进行了自己抵哈后的第一次“奔跑”。跟开荒时的“奔跑”不同,“龙珠号”这一次跑得很惬意。
随后的两天里,这个“大家伙”吸引了众多游人的眼球。李伟告诉记者,除了很多市民前来观看和照相外,还有30多位南方游客体验了坐坦克的乐趣。
废物变宝
老坦克挺进旅游业
26日,记者在江心岛看见了这个停放在沙滩上的大铁家伙,虽然要步行一公里远才能与坦克零距离接触,仍有许多游人来此一睹它的风采。“龙珠号”停着的时候安静异常,可一旦开起来,“轰轰”的声响和那超出你预期的驰骋速度显得霸气十足,笔直的炮筒更吸引了许多好奇者询问坦克能否真的开火。李伟说,自己这几天几乎都呆在江心岛,高兴地看自己的“开荒牛”重振英雄本色。
李伟感慨地说,自己真没想到,这辆8年前被当成开荒工具、其间曾被人估价只值八九万块钱的“废物”坦克,有朝一日还能变废为宝。他形容自己现在的心情,就像一个终于看见孩子长大成人的父亲一般喜悦。
2005年算得上“龙珠号”的转折年,李伟接下来又有了新打算———冬天是哈尔滨的旅游旺季,冰雪大世界是哈市的旅游热点之一,再加上2006年是“俄罗斯年”,他的坦克大有用武之地。李伟告诉记者,他已经与冰雪大世界的负责人联系了合作事宜,几天后,他的坦克将开进冰雪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