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振奋精神是关键
2006-02-27 10:49:1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杨彬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27日电 题:振奋精神是关键

  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黑龙江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努力开创全省各项工作新局面,首先要振奋精神。

  只有振奋精神,才能够形成同心同德的政治局面和社会氛围,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努力和成果才能彰显它的本质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是为了使大多数人民群众享受幸福美好的生活。精神状态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社会的环境和氛围,是要相互感染和影响的。而最重要的是,一个地方领导人的精神状态往往要影响和决定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精神状态,影响到对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水准的感觉和评价。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暂时落后的地方,黑龙江的干部群众只要有好的精神状态,就会目标明确,上下协力,人心凝聚,干部就会安心工作,群众也会有奔头。

  只有振奋精神,才能够有真抓实干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目前,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与我国的先进地区比,有很大差距。只要思想观念端正,正视落后,不甘心落后,差距就会形成压力,产生动力。也就是说,只要精神振奋起来,落后也有可能转变为积极因素,成为激发干部群众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有利因素。因此,越是落后,越要深入挖掘本地区的潜力,努力寻找自身的优势,积极创造有利于发展的环境氛围和条件,广泛调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为改变经济和社会落后面貌、改变干部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态而努力工作。

  只有振奋精神,才能够有清正廉洁的党风和淳朴友善的民风,才能实现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振奋精神,必须是思想上和政治上没有包袱和负担。没有包袱当然是好事情,但有包袱也不要紧,能够主动放下包袱,解开包袱,同样可以使自己的精神振奋起来。黑龙江的广大干部群众要迅速从“田、韩案”的阴影中走出来,放下包袱,投入到“十一五”建设中。振奋精神,正气就能压倒邪气,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才能有根本好转。反之,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也是使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的前提条件。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清正廉洁,作风正派,执政为民,立党为公,就会有谋求发展创新的胆略、智谋和办法,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就会有新的局面和起色,就会把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情绪和注意力引导到积极向上的方面去,这是精神振奋的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