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政府财政4年投入良种补贴11.6亿 促进粮农增收30亿
2006-03-24 07:18:4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马云霄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4日电 过去农民种植专品种粮豆规模小,商品量少,企业无法与生产者对接,优质品种也难以实现优质优价。国家对我省水稻实行全面积补贴后,问题迎刃而解,不仅提高了水稻的种植水平,水稻品质提高了,而且企业主动与农户签订订单,实施保护价格,以质论价。水稻因品质不同上下差价在0.15-0.20元左右,农企实现双赢。

  我省是率先实施国家良种推广补贴的省份之一。自2002年首先进行高油大豆良种补贴试点,到2005年4年间,中央和省级财政共投入良种补贴资金11.6亿元,全省合计实施良种补贴占面积9441万亩。累计增产粮食近25亿公斤,商品粮豆品质平均提高—个等级,农民增收近30亿元。

  为有效放大良种补贴的政策效应,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各地以良种为载体,大力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做到了良种与良法结合、农机与农艺结合、示范区与非示范区结合。目前,通过良种补贴项目,成功探索出了专用玉米通透栽培和保护地通透栽培技术、高油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和优质水稻钵育摆栽超稀植栽培技术,全省三大技术标准化栽培面积已占三大作物总面积的70%以上。全省粮食专品种率达80%,优质品种率在90%以上。

  不仅如此,良种推广补贴工作还带出了“副产品”,我省各地通过良补实施摸索出了一套较为成功的管理办法,初步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其深远意义已超出了其本身。过去,基层干部想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往往因为农民意见不统一,规模小,不连片,难以实现。国家实施良种推广补贴政策,既有补贴,又有订单作保证,结构调整的难度大大降低,农村出现了主动调、竞相调的局面。而且区域连片种植,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挥了大型农机具作用,促进了合理轮作,提高了土地抗御旱涝灾害能力。

责任编辑:曹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