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农场,啥都愿意领个先。
这里种地的人儿,如今又先走上了两步儿。
(一)
这些年,跟着时代“蹭蹭”跑的农场人,思想观念也来了个“阴阳”大轮转。种起地来,不再去“傻练”“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笨功”了,他们狠下功夫,“苦练”出了“四两拨千斤”的“绝技”。生产有“管家”,技术有“顾问”,管理有“长工”,服务有“保姆”。看看,有着满身新观念、新“本领”的他们是不是比城里人还潇洒,还“牛气”。
(二)
王相君,农场有名的水稻大户。种稻,他已做了五年的“甩手掌柜”。
2000年起,王相君首先把一名懂行的老稻农请进家门做“管家”,全面指挥稻田的一年生产;接着,花重金聘请了两名技术人员当“顾问”,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技术指导;然后又雇佣了一批常年及季节性的打工人员,做为自己农田管理和服务的“长工”和“保姆”。
600亩水稻,从种到管再到收,人人“按职”负责。合理有序的生产管理、科学先进的技术措施,王相君受益的,不仅仅是省心又省力,而且年增收10余万元。
(三)
现如今,象王相君这样潇洒透顶的农民,在友谊农场多得已数不胜数。每年从自己兜里掏出一笔“银子”,支付技术、管理、服务和劳务费,他们心甘又情愿。因为精明的他们在心底里,早就算好了一笔经济帐:“管家”、“顾问”、“长工”、“保姆”们,身价虽不低,但回报率却高达数十倍,怎么看,都划的来。“头脑灵,目光远,观念新,赚钱巧”,他们就是那伙“整明白了”的思想进步的农民新一代。这是,社会给潇洒透顶的这些农民下的一个准确和“公正”的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