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 崔恒续老人为小学生们讲述垦荒历史 |
东北网7月6日电(记者 印蕾) “我们刚来的那会,这里是一片草地和树林,荒得很。”今天,在密山市档壁镇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前举行的草鞋传交接仪式上,“三千里北疆话国防”的采访组成员遇到了前来支援边疆建设的“老垦荒”,8510农场退休职工崔恒续。说起当年垦荒的情景,老人感触颇多。
今年年逾古稀的崔恒续老人,老家在山东,50年代跟随王震将军前来开发北大荒。老人告诉我们,那时条件极为艰苦,喝的是河沟水,住的是马路牙子。干活时也没什么机械力量,车坏了,他们就把绳子套在车上,人拉肩扛。
提起王震将军,老人显得格外激动:“1958年的冬天我见过将军,他个子不高,穿着一件灰呢子大衣,很朴素。当时,在会上,他针对大家工作时保守、落后提出了批评。”老人回忆说,王震将军还非常关心下边的生产、生活情况。
“当时,我们农场只有几十个人,现在农场的职工已经有上万人了。农场壮大了,现在,我们的北大荒已经成了国家的粮食生产基地。”今天,垦区的发展让老人感到十分欣慰。
责任编辑: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