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9日电 进入7月上中旬以来,我省大部分地区接连降雨,出现了连续高温高湿天气,为稻瘟病病菌的侵染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导致水稻叶瘟病较大范围发生。
据全省各测报站、植保站监测和省植保站近日下乡调查,哈、绥、佳等主要稻区稻叶瘟普遍发生,部分地区发病田块率高达80%以上,且出现了急性病斑。
部分稻区发病田块率多达80%
省植保站站长陈继光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轻度发生的水稻叶瘟对产量影响并不大,但如果病情严重,会使整个叶片塌落,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对产量的影响就在所难免。从目前我省叶瘟病发生的面积、程度来看,如不能给予有效防治,肯定会造成减产。更令人担心的是,作为一种对水稻产量影响极大的流行性病害,稻瘟病一般会随着水稻的生育期发展,从叶瘟发展到穗颈瘟及枝梗瘟,而后者,对影响水稻产量则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当前的叶瘟病情不容忽视。
四个不利条件威胁水稻后期生长
专家指出,我省大部分地区水稻主栽品种口感好、品质佳,但对稻瘟病等病害的抗病性却不很强,所以,我省水稻的后期生长还面临四个不利条件的挑战。一是叶瘟发生面积大,为后期提供了充足菌源,很有可能导致穗颈瘟的暴发。二是主栽品种抗病性不强;三是秧苗柔弱,抗逆性有所下降;四是目前高温且阴雨连绵的天气条件,极有利于稻瘟病的大发生。
“稻瘟病之所以可怕,是因为穗颈瘟具可防不可治的特性。一旦侵染到穗部,出现穗颈瘟,再打任何药都于事无补。所以稻瘟病的防治关键在防,当前正是防治关键时期。希望广大农民朋友真正重视起来,行动起来,把稻瘟病控制在当前的始发阶段,确保水稻生产安全。”省农委生产处副处长李世润急切地说。
双重出击保产增收
针对目前病情,省农委已于日前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相关人员紧急行动起来,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吸取上年稻瘟病损失的惨痛教训,选派得力干部下乡,实行县包乡、乡包村,层层落实责任制,确保防治见效。
为防止不必要的污染和浪费,通知要求,各级植保站要准确掌握病情动态,及时发布防治预报。一是对于叶瘟病发生达到二级以上的地块,要立即组织喷药防治,如果病情严重,要坚持7-10天用药一次,及时控制叶瘟流行。二是指导农民适时开展对穗颈瘟的预防。在孕穗末期(7月25日-7月底)和齐穗期(8月5-10日前后)要分别进行喷药保护(花期不能用药),有效预防穗颈瘟的发生;如果水稻齐穗后,气象条件仍然有利于发病,必须增喷一次,以预防枝梗瘟和谷粒瘟的发生。
省植保站站长陈继光告诉记者,合理用药也是决定防治成效的关键。我们建议农民朋友在未发病和发病初期田块使用75%三环唑、2%寡聚糖等保护性药剂进行预防;对已发病的田块应采用有治疗效果的25%咪鲜胺、2%春雷霉素、40%稻瘟灵等药剂进行防治。鉴于稻瘟病发病初期多是从下部叶片开始,希望各地大力推广使用机动弥雾机进行喷雾,不因设备贻误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