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9日电 在9日召开的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大会上,将出台《哈尔滨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出发,对哈尔滨市未来五年科学技术发展做出的全局性、前瞻性部署,明确了科技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今后5年,哈尔滨将努力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力争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前列。
六大目标助哈尔滨成为创新型城市
为实施创新型城市,哈尔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目标。一是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技术原始创新体系和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到2010年力争突破2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13%;三是进一步优化培养、凝聚和使用人才的政策环境,使科技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素质明显提高;四是强化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目标导向,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2010年专利申请量要达到5000件,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申请总量的40%;五是建成一批国内先进的技术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使技术创新活动的保障能力和高新技术成果孵化能力将会切实得到增强;六是通过政府资金引导,推动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使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2%以上。力争到“十一五”末期,科技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高于全省发展目标。
将支持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规划》指出,哈尔滨市“十一五”期间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科技发展的两大重点任务。
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方面,首先要加快推进高新技术研发、应用与产业化进程,着力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要重点支持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确定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医药等11个领域60类重大关键核心技术进行重点攻关;另外,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从重点领域突破、重点产业做强、重点企业培育、重点技术储备四个层面梯次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确定了16个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专项,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加在GDP中的贡献份额,推动全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面,重点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为途径、产业技术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技术原始创新体系;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围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目标和任务,全力打造技术研发平台、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平台、技术交易平台、科技投融资平台等五个科技创新支撑服务平台。通过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为实现“十一五”科技发展目标,以及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提供环境支撑和能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