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伊春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让改革成果惠及每一位职工
2006-08-15 09:15:3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万冲 王敏学 张平 王悦森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5日电 题:让改革成果惠及每一位职工--伊春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纪实

  在将近一周的时间里,我们接触了伊春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旁听了部署相关工作的市委常委会,走访了正在实施“林改”的5个林业局、5个各具特色的林场(所)、将近30位承包户。

  归纳起来,可用一句话表述:在国有资产不流失,林地不逆转的大前提下,职工至上,程序严细,操作“阳光”,确保了这项重大改革开局顺畅,这里的人们正在以更加求实的精神,倾情、稳健放大这一成果。

  伊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华景武说,在改革之初,伊春市委、市政府就明确要求,必须将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落到实处,坚持将承包经营主体确定在普通林业职工上,领导干部不能参与,外部投资者暂不进入。承包基础价格由中介机构评估确定,以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但充分考虑林业职工的现实承受能力,制定了通过以被拖欠工资及费用抵顶、分期付款、林业局先行借款等多种办法,确保所有愿意参与林改的职工都能参与进来,拿到发家致富的“原始股”,达到“让改革成果惠及每一位职工”的基本目的。

  华景武说,针对那些对政策不托底,或缺乏资金、缺少经营能力而暂不参加林地承包经营的职工,市里明确要求各试点林场,必须按每户10公顷的标准,为他们留足地块,以备他们随时参与。剩余部分可将承包对象放宽到试点林业局职工,但同等条件下,仍优先试点林场职工,从而确保改革试点工作得到广大林区职工的真正理解、信任和支持。

  双丰林业局认真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同时在实践中又有所创新,取得了好效果。

  据这个林业局的常务副局长刘立俊介绍,双丰是1932年步入开发的老林区,在多年“两危”的环境下,职工虽勤劳创业,自立自强,但多数还属“温饱型”,没什么积蓄,要做到市里要求的“家家有其山,户户有其林”,很难。尤其是“林改”初期,人们对这一新生事物缺少了解,一些人感到不敢包或包不起。于是,林业局就耐心地做宣传、解释工作。5月10日在福民经营所召开了试点启动大会。6月19日又在富民广场召开了国有林地承包经营动员大会,职工群众3000多人参加。“林区职工要致富,林子必须包到户”,书记、局长亲自作动员报告。在此期间,局领导班子成员还纷纷带队到各试点场所作巡回式宣讲,和职工促膝谈心,算承包账,唠效益嗑,很快就使广大职工对林权制度改革有了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纷纷申请参与。

  在政策把握上,这个局做到了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鼓励有资金的承包户一次结清承包款。在试点启动时期一次性交款人工林优惠10%、天然林优惠30%的基础上,局里又做出了林地承包费一次性缴纳的由每公顷每年45元降到35元,调动了承包户一次结清的积极性,在267个承包户中,分期付款的只有69户。

  在承包对象上,由最初的试点场所职工到山上场所职工再到山下职工,经历了“两次放开”后,原来持观望态度的“有钱户”,不敢再等了。局里做了一个统计,在启动试点的前10天,共有12户职工包了林子,实收资金73万元,而当他们调整了工作思路,触动了“有钱户”后,情形大不一样了,后10天共有85户承包了林子,实收现金519万元,是头10天的7倍。

  这个林业局感到,对包不起林子的职工,都给分林子,不是办法。那样做,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对处于“中间层”的职工,还是要尽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采取灵活的承包方式,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自己承包林子。局里采取了“以资顶林、分期付款、预留林地”等办法,使他们有了更多选择。经过努力,迄今已有100多户“中间层”承包了林地。

  对于“贫困层”,这个局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困难户,一类是特困户。对困难户和特困户,他们进行了严格界定,困难户和特困户的比例不超全场职工户数的25%,由工会组织评定,张榜公布,在没有争议的情况下享受“企业内部无息借(贷)款政策”。这个政策就是“困难户”先交30%的林木资产流转费,其余欠款到有收益时再补齐,这样就基本解决了困难户包不起林子的问题。局里从7月1日起对困难户进行了界定、公示,公示一个月后正式实施。在公示期间,有的“困难户”因怕包不到好林子,主动放弃了扶助政策,目前已有7个“困难户”自己筹资承包了林地。

  对“一次性交款”、“分期付款”和享受“企业内部无息借(贷)款”等3种交款方式的承包户,这个局在政策上也有区别。“一次性交款”的优先又优惠,“分期付款”的只优先不优惠,享受“企业内部无息借(贷)款”的不优先也不优惠,而且承包地块须由林业局分配。局里认为,这样做比较合乎情理:贫困可以扶持,但不可以鼓励。

  通过这些办法,这个林业局做到了试点场(所)“家家有其山,户户有其林”。

  重点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是一开先河的壮举,没有经验可循,必须大胆实践,但又必须力求规范,高起点、高标准、阳光操作,以确保50年乃至更长时间不出问题,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从各试点局的情况看,这方面工作大都做得井井有条。双丰林业局给人的印象更深刻些,大体表现在“内业建档一目了然、外业区划一清二楚”。他们设计了一套内业管理表,分门别类,输入微机,既方便随时查阅,又保证长期存档。在已经承包的外业地块上设立永久标桩、标牌,标明承包人、林班、小班、面积、树种和林龄,做到现地与档案一致,承包经营界线清楚。

  铁力林业局在试点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开透明,严细管理,阳光操作。他们提出三个确保:确保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各项环节连续贯通;确保林权制度改革各项计算依据和工作成果真实可靠;确保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有序健康运行。

  根据市里的相关规定,这个局结合本地实际,又制定了一套实施细则,使之更具操作性。

  拟议承包的林地质量、价格,是承包户关注的焦点。为了让群众心里托底,他们在承包前即把适宜流转的承包地块的综合信息张榜公布,便于群众选择。林地被承包后,承包者身份、价格等情况,再次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困难职工承包林地,可以享受优惠政策,少花很多钱,因而在大家都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谁是“困难户”,惹人注目。为了公平、合理地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林业局把确认权交给试点场所的职工群众,让大家说了算。“公推”结果出来后,名单再公示,确认没有异议,才经林场出具证明,报局工会审核备案。

  由于这项工作做得细,整个过程都在阳光下进行,没入选的职工信服,入选的职工,则不仅仅是感恩,更多的是振奋。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