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3日电 11月5日,哈尔滨迎来入冬以来最大一场降雪,夜间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2摄氏度。突如其来的降温使出行的市民们感觉到阵阵寒意。冬天到了,公交车暖和吗?到站时间准时吗?管理部门如何保证老百姓出行,首末班车时间是否有变化?一时间,“冬季出行”成了老百姓最关心的事。
百姓出行有冷有暖
11月6日,记者在一辆343路公交车内看到,车门与天窗都裂着缝,车外冷风不时吹进车厢。坐在后门的乘务员为了保暖,不仅坐上了6个坐垫,而且还做了一堵“防风墙”。乘务员是暖和了,可坐在车内的乘客多数抱着膀,跺着脚。
而乘坐209路公交车的市民感受到的却是另一种服务。车辆不仅按时到站,而且车内还开了暖风。市民赵爽每天早晚乘坐209路公交车上下班,他说:“到了站台就上车,车上有暖风,这是我们上班族冬季最大的心愿。冬季公交车司机的工作更辛苦,看得出来,他们为了乘客能够坐上暖车费了不少心思。感谢公交部门给我们提供的方便。希望冬季市政部门及时清雪,保证道路平稳通畅。”
冬运准备明显不足
冬季,哈尔滨市的公交车防护措施一向参差不齐。家住南岗区学府三道街的吴女士说:“去年冬天的一个傍晚,我和邻居坐107路公交车回家,下车的时候由于后门小灯泡光线微弱,我突然滑了下去,整个人摔倒在车门口,刚买的几斤鸡蛋都碎了,衣服也划破了。我爬起来一看,原来后门下车梯上面有一层薄冰。如果是老年人被摔这一下,后果不堪设想。”
市民李先生说:“冬天公交车的窗户都会上霜,乘客坐在车里如同与世隔绝,经常能看见不少市民不时哈气吹着车窗上的冰花,透过玻璃向外看,恐怕坐过站。而目前,哈市公交车有的安装了报站器,有的靠乘务员喊。另外,冬天,一些车内的硬座和扶手非常凉,受罪的就是老百姓。希望管理部门能够统一报站器,再将硬座和扶手等凉的地方包裹一下,加强冬季公交车的防护措施,让老百姓坐车也温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哈市公交车多数都没有安装防滑垫和给扶手包绒布。
政府管理更要加强
冬季里,最让百姓受不了的恐怕就是站在寒风中苦苦等候公交车的到来。市民赵先生向记者反映,去年冬天,107路公交车经常出现两辆同时到站或者到站时间不等的现象,有时候错过一趟车就相当于错过了两趟,乘客就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候车,如果不能杜绝这种现象,那么乘客将在冬季饱受候车煎熬。
市民刘天晓说,很多公交问题在冬季都会凸显出来,例如:运力、车况、司机本身素质等等。其实公交运行好坏与否是对政府管理机制的一种考验。公交公司在效益性和公益性的取舍中受到成本控制,一些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忽视行车计划,使用废旧车辆,这样不仅降低运力,而且阻碍了公交事业的协调发展。公交车专用道路的规划及应用不合理,冰雪路面清理不及时,车龄、车况老化以及设施更新维护不及时,这些都是致使公交营运不能按计划进行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