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3日电 心理咨询渐渐走入市民生活,然而心理咨询师的自身素质却不容乐观。据了解,一些所谓的心理咨询师仅经过两年的职业学习,在其自身理论知识、执业技能都很浅薄的情况下,就开起诊所、架起热线,极容易对有心理疾病的患者产生误导。
据了解,为了培养心理咨询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心理培训列为职业培训项目,一些人经过两年的培训后,可拿到职业资格证书。然而“职业”资格证书并不等于“执业”资格证书,由于这个市场目前没有统一的行业管理,一些人利用政策管理上的空子,就从事起了心理咨询。据了解,哈尔滨市从事心理咨询、治疗的工作人员已达到四五百人之众。
据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陈力教授介绍,心理问题与躯体疾病一样,都是疾病。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自身要有健康的人格,以及广博的社会学、医学知识。在国外,从事心理咨询、治疗工作的人,学历要达到博士以上,而且还要经过八九年的心理学实战训练,才被允许从事这项工作。
陈力教授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心理健康越来越受人们关注,按需求来说,每5万人中就应配备二三名心理咨询师,而黑龙江省的心理咨询师数量还远远不够。但目前的问题是,应有相关的管理部门对这一行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对已取得心理培训“职业”资格证的人进行再提高,以使他们真正具备一名心理咨询师必备的素质,对心理问题进行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据介绍,上海市对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作出的规定是,必须像医生一样取得执业资格证书方可从事这项工作。即凡是上岗的咨询师,要参加市里统一考试及技能考查,并由卫生厅出具执业证书,也叫执业注册。而在黑龙江省,由于这项工作还没有规范,使一些刚刚懂得点心理学知识的人,就趁机办起了心理诊所,由于自身素质一般,其对患心理疾病的人产生误导或延误疾病的事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