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3日电 隆冬季节,铁力市双丰镇安邦河村的村民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张家沟子是双丰镇一条主要排水壕,接水面积54平方公里,二轮土地承包前,水壕两侧大部分是湿地,也是行洪区,土地承包后,老百姓自行开荒种地,湿地减少,行洪区逐渐消失,雨量稍大就易成灾。
“这条沟是1947年挖的,1950年人工清了一次淤,就再也没动过。”听说要治理,光明村上了岁数的老人回忆起这条沟的来龙去脉。
双丰镇套子里村36岁的村民李贵金说,“长这么大,年年被淹,不知哪来的水,雨也不大,下点就挨淹,你就看吧,地里白亮亮的一片,刚插下去的稻秧一点影儿都看不见”。
当地党委、政府一直想治理,始终也找不到形成水患的原因,可不能就这么挺着挨淹啊。
今年10月2日,双丰镇党委、政府一班人,从上游稳水河一直到终点安邦河村,途经12个村,18个自然屯,全程17.6公里,整整6天,徒步踏查两遍。受害面积1300公顷,每年淹3~4次,损失粮食200万公斤。水患原因就是这方圆54平方公里土地上的降水都由这条沟排走,沟窄了、浅了,行洪区没了,水排不出去,自然水淹大片良田。
双丰镇踏查找出症结后,马上请水务部门专家现场勘验分析,结果证实后,立即着手设计改道治理,经水务部门预算,工程量在19.8万立方米土方,需修建闸门、桥涵8个,总资金量在450万元左右。
这么大的工程,这么多的资金,别说是镇里,就是铁力市的财政也轻易支撑不起,要等向上级申请立项批复资金,那还得等一段时间,可刚入冬正是农田水利建设的好时候,错过了,明年的生产还得耽误一年,还是个淹。
一天也不能等了,有钱干,没钱也要干,边施工,边申请立项,边对上争取资金,就是贷款也得先干了!镇领导达成共识。
原来的壕线现在有很多都成了耕地,要想治理就得占农民的耕地。被占耕地最多的光明村文永南,有一公顷多水田都要被占,“没问题,占多少都行,以前不占地,年年受淹,这六七公顷水田卖不上1公顷地的钱。壕修好了,1公顷是1公顷,哪头多哪头少,这个账我能算明白。”
说干就干。11月初开始,4台挖掘机同时进行,分段施工,抢在上冻前土方工程全部完工,工程设计排水能力30年。
据介绍,改造前这片地每年损失400万元,改造后可增收400万元,受益人口万余人,人均增收近800元。工程还没干完,效益就出来。张家沟子两岸耕地承包价格随着工程的进展,一路涨了起来,再也不是没人待见的“水淹地”,而成了当地农民增收的聚宝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