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5日电 题:市民素质的提升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所在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 邹庆国
市民素质不仅是指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公民意识和道德素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和提高哈尔滨市居素质。
1.培养和提高市民素质的基础是教育。教育是人类的一种自觉的训练活动,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地影响,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广义而言,凡是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实践表明,教育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石。
2.培养和提高市民素质的外部条件是社会环境优化。社会环境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会对公民道德素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制约。一是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确立,离不开舆论的作用。,二是对个体道德行为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的制约作用;三是对人格的塑造作用。在哈尔滨的道德建设中,要大力宣传公民道德规范,使社会舆论真正成为“道德守护神“。其次要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另外也要开展舆论监督。揭露各种背离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言行,对“缺德”者和不道德的行为曝光,使之处于千夫所指,万人唾弃的舆论谴责中,这对当事人构成了强大的精神压力,使其无地自容,而对公众也有教育的作用。媒体对“哈尔滨如对乱穿马路者曝光”。
3.法律支持。依靠法律提高人的素质和提高文明的程度,这是新时期道德建设由虚变实,由软变硬,将自律与他律统一于人们社会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通过舆论的强大力量促使和推动人们遵守它只能是规劝,而不是强制。当一个不道德行为发展到犯罪时,道德的力量这时候是渺小的,是软弱的。而用法律去强制他们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纳入到法律、法规中去,必然使人们严格执行。
4.政策保障。公民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过程,离不开严明的规章制度。公民道德建设渗透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各层面。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保证公民道德建设的有序进行是很难的。结合哈尔滨的实际,结合各行业的实际,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和考核。
5.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实践活动。市民素质建设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式下市民素质建设的重要途径。每个公民既是市民道德建设过程的参与者,又是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要坚持各种类型的群众实践活动。使人们在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水平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