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日电 题:梦想2007——青春·梦想
窗外焰火满天,夜空被刹时照亮。著名乐队五月天的成员曾说,跨年的时候,梦想总是最多,因为面对崭新的一年,有那么多的时间和那么多的机会,想想就让人兴奋。
生活的故事和光阴一起延伸,崭新的日历翻开红色的首页,茫茫人海,我们都有一个梦想。
44年前,美国著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振臂高呼“I have a dream!”。走出历史的回忆,与马丁·路德·金相比,我们的梦想或许渺小,或许平凡,但却真实。梦想总会呵护我们继续前行。
新年伊始,请让我们目送大家重新启程的背影:也许铿锵有力,也许步履蹒跚,也许目光坚定,也许左右为难,也许与人相随,也许独步天涯……
此刻,让我们用泰戈尔的诗句为梦想祝福: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你已经飞过。
新年的阳光洒在脸上。愿它,照亮每一个人的梦想。
请关注东北网2007年元月特稿《梦想2007》。
![]() |
2007,王钧恒的“状元”梦 |
【主角】王钧恒,17岁,黑龙江省实验中学学生。
【故事】在黑龙江省实验中学,提起“宏志班”,老师和同学们交口称赞。这是一个特别有志气、特别能吃苦、特别有纪律、特别讲团结的班级。
王钧恒是这个集体中的普通一员,来自讷河县的一个农村,“宏图寄党恩,志远为国强。”王钧恒欣赏“宏志班”的寓意,“能到宏志班读书挺幸运的,学校、班级都很温暖。”
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什么感觉?
“难忘。难忘事的很多。比如,去年底,学校艺术节合唱比赛,我们班得了二等奖。之前大家利用课余时间精心准备,刻苦排练,我们大家团结在一起,为了一个目标。”
唱了什么歌?“唱了两首歌,一首是《长征组歌之告别》,一首是我们班班歌。”
班歌?“我看见,云儿飘过蓝天;我知道,有心梦就不远;张开翼飞翔,勇敢的歌唱;美丽的年华,伴随着时光;努力的去飞,实现着梦想……”
“新的一年,你的梦想是?”
“中考我考了第6名,15号期末考试,我想考第一。”眼镜后面的目光谦虚又不失自信。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考第一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因为这个?
“不全对,现阶段也许只能用优异成绩回报大家给予我的关爱。”
【梦想】2007年1月,期末考试,第一名。
![]() |
2007,徐萌的“导演”梦 |
【主角】徐萌,18岁,哈尔滨市松雷中学学生。
【故事】徐萌走出电影放映厅,意犹未尽。前几天参加的艺术类考试考前培训班,让她尝试着用一种“准专业”的思考方式去看待她的同龄人眼中所谓的“大片”。
忙碌的高三,仅有元旦一天的假期,徐萌腾出宝贵的时间看了《伤城》。
从小学过声乐,学过舞蹈,弹了八年的钢琴,一向喜欢尝试不同事物的徐萌,在高考的人生路口,为自己选择了一个目标:中国传媒大学导演专业。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切实际,看中的是艺考铺就明星路。徐萌也在迎合着潮流?
“不能这么说吧。一直挺喜欢影视剧的,如果能用4年的时间进行深入的学习,是件挺有意义的事情吧。不一定非要成‘星’成‘腕’?”
在艺考大军中挤独木桥挺辛苦吧?
问题很无聊,回答很精彩。“梦想和现实生活总是有距离的,总不能因为有距离就不去争取吧。”
【梦想】2007年,迈进中国传媒大学的校门。
![]() |
2007,刘天奇(左一)的“老友”梦 |
【主角】刘天奇,16岁,美院附中学生。
【故事】一条简单的围巾,是刘天奇认为刚刚过去的一年里自己得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去年夏天,“中俄青年论坛”在哈尔滨召开。其间,身为省青联委员的父亲,带回了两位俄罗斯客人——PTP频道《早安俄罗斯》节目记者阿娜斯和摄影师伊利亚到家中做客。天奇跟着忙前忙后,陪同俄罗斯青年朋友逛孔庙、参观教堂,走进生产企业。
“就是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家乡的风土人情介绍给俄罗斯朋友;此外,再配合他们拍一些电视节目”。
临行前,阿娜斯把一条印有中俄两国国旗图案的围巾系在了天奇脖子上。
在俄罗斯朋友的镜头里和镜头外,天奇落落大方,展示着中国青年的积极友好。父亲说,因为天奇“有经验”。3年前,作为黑龙江省的6名代表之一,天奇曾跟随团中央访问团赴韩国进行了交流访问。那次经历同样让天奇难以忘怀。
新的一年,有什么梦想?“最想见见老朋友。”
老朋友?“恩,2007年是重要的一年,比如,中韩建交十五周年,比如,俄罗斯会举办中国年的相关活动。有机会再参加交流访问的活动,期待大家再次相逢。即使不能见面,我还有‘秘器’。”
天奇拿出画笔,“老朋友”们的容貌跃然纸上。他的脸上写着微笑,如同老朋友们的音容笑貌又在眼前。
【梦想】2007,老友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