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6日电(记者 杜丽华) “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在和谐社会建设方面采取新举措,多办一些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在省十届人大六次会议上,省长张左己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问题占了相当大的篇幅,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维护农民工权益、环境污染等尽在其中。政府关注百姓民生,百姓也关注政府工作。“两会”代表、委员会场内献言献策、参政议政,场外市民也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了解两会盛况。记者采访了三位普通的市民,听听他们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看法。
姚凯川(IT公司CEO,37岁):每年开两会我都很关心,政府的工作其实跟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我一早在网上看了《政府工作报告》,很高兴看到政府的工作依然以百姓利益为重。
我看到在报告中也提到了医疗、住房的问题,但我还是想说说。因为这些不仅仅我本人关心,我周围的亲朋好友也都十分关心这些事情。前些天我的一个朋友出车祸,到一家省级医院缝了7针就花了500多块钱。这还是小伤小病,真要是大伤大病还不知道得花多少钱。另外房价还在持续攀升,普通市民买房压力越来越大。这两天我在网上看到深圳集资建房的新闻,这个做法非常好。深圳商品房市价要六七千元,而集资建房的话市民就可以买到每平方米不足二千元的房子了,希望黑龙江也借鉴一下深圳的做法。
常 乐(民营企业职员,28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注意有这样一句话: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服务,切实解决城市居民出行难。我对这一点比较感兴趣,希望政府今年能把解决市民出行难问题做细做实。
现在国内有些城市后半夜都有公交车,可哈尔滨却没有。现在人们生活方式逐渐改变,有很多人喜欢夜间外出购物休闲。可是哈尔滨到了晚上十点就基本没有公交车了,我觉得收线时间太早了。另外哈尔滨也应该开设通宵公交车,学习上海、郑州等地的经验,可以是半个小时或一小时对发,收费也可以上浮百分之一百到二百。我认为打造一个不夜的哈尔滨也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再有就是加大对公交车队的管理,从细节入手,切实为老百姓着想,解决出行难题。
周庆超(事业单位职员, 60岁):一年一度的两会又召开了,我最想知道,在这一年里政府能为我们做哪些实实在在的事?政府能给我们什么样的承诺?
踏踏实实干了一辈子工作,不久我就要退休了。这些年亲眼看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及我省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感受到政府一往无前的魄力和决心。但如今环境污染加剧、看病难看病贵及住房难等却与改革发展的路子不协调。今年的报告中也提到了一些,希望政府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缓解这些与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