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百元GDP有0.77元出自大庆
东北网2月7日电 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创造的物质财富。2006年,作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龙头,大庆市共创造了多少财富?哪个行业贡献最大?跟其他城市相比,大庆的“富”有啥特点呢?今天,记者用一组组生动的数字来展现大庆经济发展的变化,回顾2006年百姓的幸福生活。
大庆一个人能顶4个人
2006年,在2.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64万大庆人和30万外来劳动者共同创造了1620.3亿元的财富,增长10.5%。
如果把这1620亿元都换成百元钞票,可以装满32节火车皮。
我们还可以做一番这样的理解:去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09407亿元,说明国家每100元的GDP就有0.77元出自大庆,而大庆的面积和人口,却只占全国的0.2%。
去年,全国人均GDP大约11600元,大庆人均GDP为54000元,从人均的角度上看,大庆创造财富的能力,一个人可以顶4个人。
据了解,大庆的GDP,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人均GDP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14位。
地方工业异军突起
对大庆GDP贡献最大的是石油,去年石油工业实现增加值1101亿元,占大庆GDP的68%。其后依次是,第三产业、地方工业、规模以上石化工业、农业和农村经济。
在新增的GDP中,石油工业增加145.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26.6亿元,地方工业增加23亿元,石化工业增加12亿元,农业和农村增加7.9亿元。
在原油减产155万吨的情况下,石油工业增长速度仍达4.7%。
对此,该市发改委解释认为:这些年,大庆虽然石油产量下调,但全市经济依然保持较快增长,主要归功于石油增加值没有因石油产量的下调而下降,大庆油田前几年扩大产能改造,通过内部挖潜,使得增加值不断提高。
另外,大庆地方工业快速成长壮大,已连续多年保持了40%左右的增长速度,正在向“大庆支柱”的目标迈进。
百姓分享GDP增长成果
经济发展的最直接表现就是税收增加、财政收入增加。
去年,大庆市地方财政总收入84.9亿元,增长了21.7%,比2005年增收15.2亿元,比2006年财政预算收入增加了25亿元。财政宽裕了,对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也就加大了。去年,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该市就多拿了两个多亿。中小学危房改造、供热工程改造、通村公路和抗旱保田建设、开展农村合作医疗……都花了超收的钱。
随着GDP的增长,大庆人的收入也在增加。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8.3%,使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