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黑龙江频道2月12日电 为实现从国家最大的原木供应基地向林业生态大省的转变,黑龙江省计划在“十一五”期间通过构建“林业三大体系”力争实现全省森林覆被率超过47%,实现林区生态、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记者从黑龙江省政府获悉,“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将通过构建林业生态、林业产业和生态文化三大体系,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林业工程。据预计,到2010年,黑龙江全省有林地面积将达到2141万公顷,林木总蓄积达到17亿立方米,森林覆被率提高到47%以上,林业总产值提高到500亿元。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木材供应基地,也是世界著名的红松林区,对维护我国东北地区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境内森林资源和珍稀动物丰富,木材蓄积量、森林覆被率和木材产量都居全国前列。
据新公布的国家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统计,过去5年,黑龙江省有林地面积增加172.37万公顷,森林蓄积增加1.6亿立方米,森林覆被率达到了43.6%,提高3.88个百分点。
黑龙江省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将继续巩固造林、森林经营、木材采运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用材林、经济林、种苗花卉、森林食品等种养业,并推进生物质材料和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黑龙江省还将加快西部生态脆弱区的造林步伐,加大东部北部地区后备森林资源培育力度,大力营造商品林。黑龙江省计划通过资源的精细、综合利用积极发展木材加工业,利用有限的林木资源最大限度提高林木资源的附加值。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