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6日电 对《哈尔滨市生猪饲养屠宰检疫销售管理条例》的修改,意味着该领域的管理将发生重大调整。然而,仅靠一部法规并不能完全解决该领域存在多年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实际上,百姓能否吃上“放心肉”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应该仅仅靠几个管理部门的监管,而应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构建属于百姓自己的食品安全环境。
解读条例从生产经营者开始
修改后的《哈尔滨市生猪饲养屠宰检疫销售管理条例》,约束的主要对象是生猪的生产经营者,也就是猪从饲养到餐桌全过程的所有参与者。新条例在这些人群中的贯彻、认识程度,直接影响条例的实施。
据了解,哈尔滨市直接从事生猪生产销售工作的有近10万人,而这些人大多文化水平较低,这就为新条例的推广实施增加了很多难度。哈尔滨市商务局畜禽屠宰监督管理处处长王吉群告诉记者,在近期的几次检查中他们发现,许多生猪屠宰、销售人员对新条例知之甚少,有的竟然一无所知。这便给管理部门提出一个新课题:如何让这些生猪生产经营者了解新条例,遵守新法规。
日前,商务局畜禽屠宰监督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在检查中,也将是否了解新条例相关内容作为检查工作任务之一,并准备印发一些有关新条例解释材料,下发给这些人。目前商务局正计划会同工商、畜牧、卫生防疫等部门,研究对生产经营者的新条例普及工作,让生猪生产经营者能够先懂法、后守法。
增加透明管理者新课题
“放心肉”事关千家万户,而生猪从饲养到销售各项监管、处罚工作的透明程度,是群众最关心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管理水平的高低。反过来讲,监管、处罚工作的透明,也能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目前,虽然一些管理部门近几年有意识加大了检查、处罚等方面工作的力度,在对引导市民安全消费和对不法商贩的震慑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专业性,更多市民缺乏对这方面工作的了解,这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管理工作的开展。
作为哈尔滨市政协委员,东北农业大学副校长秦智伟认为。“放心肉”工程作为关乎千家万户的大事,生猪以及肉制品的生产过程以及管理部门监管过程,应该更加透明。这样才能让百姓真正知道注水猪、私屠滥宰猪是在怎样的环境下生产出来的,对人的危害有多大。这样才能变部门监督为社会监督,增加监督的力度和广度。他提议应该让人大、政协乃至群众代表参与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让监管工作更加透明。
据了解,哈尔滨市商务局为方便群众参与核查生猪及肉制品真伪,准备在一些市场所有销售摊床前设立举报查询电话,真正做到“一个电话辨真伪”。
全民参与百姓事百姓参与
那些生产销售注水猪、私屠滥宰猪现象让百姓深恶痛绝,但同样也让相关行业的经营者深受其害。
作为哈尔滨市政协代表、上海莫泰连锁旅店有限公司哈尔滨店的总经理杜钧女士在谈及“放心肉”问题时感触颇深:“我们经常遇到买来的猪肉到店里不符质量标准而扔掉的现象,这自然会给企业造成损失。”杜钧认为,“放心肉”工程关系百姓健康,这就需要百姓自己参与。在提高执法者管理水平的同时,更要提高百姓的辨别水平和安全意识,让那些注水猪、私屠滥宰猪没有销售市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构建一个“放心肉”环境。与此同时,要在提高百姓辨别能力的前提下,发动群众力量协助管理部门监督检举那些不法屠宰者、小商贩,让这些生产加工销售注水猪、病疫猪、私屠滥宰猪的不法之徒真正成为过街老鼠。
据哈尔滨市商务局副局长秦国庆介绍,作为此项工作的牵头管理部门,目前他们的检查人员不过百人,面对上千个生产加工销售点显得力不从心。为此,他们也正准备研究制定一些引导、鼓励办法,让更多的百姓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共同打造属于自己的“放心肉”食品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