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东宁县对俄经贸额强力攀升 去年占全省27.5%
2007-02-27 10:42:0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良武 姜利航 徐大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27日电 借助地缘、资源和口岸三大优势,东宁县进一步整合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跨境加工,实现“落地生根”、“过埠增值”,取得显著成效。2006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8亿元,同比增长19.3%,完成进出口总值20.9亿美元,其中对俄贸易占贸易总额的88%,共完成1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7%,占全省对俄贸易额的27.5%。对俄贸易已成为东宁县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作为国家一类陆路口岸,东宁县早不满足于过去的“二传手”作用,该县不断培育贸易实体,使一批全省挂号、全国知名的特色企业脱颖而出,其中进出口总值超3亿美元1户、超2亿美元2户、超1亿美元2户、超千万美元的29户、超百万美元已达36户。中小公司发展迅猛,经贸主体队伍进一步扩大,合计完成贸易额占进出口总值的76%,有8家公司被选定全省外贸64户重点企业之列。

  在基地建设上,东宁县实现了由省级对俄出口加工基地向创办境外加工园区带动形成跨境加工基地转变,沿301国道、206省道规划占地570公顷的黑龙江东宁经济开发区入驻企业71户,被省政府确定为重点发展的五大对俄出口加工基地之一。首创的国内生产半成品、境外组装销售的跨境加工“吉信模式”成为对俄经贸合作中的一大创举,占地2.3平方公里、总投资2.5亿美元的康吉经济贸易合作区项目,已获得中俄两国政府的批准,现正积极推进实施;华宇集团十月区加工园项目也已全面开工启动。

  东宁县对俄合作领域逐步扩大,合作规模与合作水平大幅攀升,“境外农业种植、养殖”的单一格局被彻底打破,实现了“森林采伐、木业加工、轻工产品加工、金属冶炼、房地产开发、酒店餐饮、跨境国际运输、国际物流”等多领域、多层次发展的格局。其中,执行境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数、外派劳务人数、完成合同营业额均列我省沿边口岸前列。

  进出口商品也由过去单一的木材、钢材等几十个品种增加到机电设备、松子、有色金属、建材、水产品、服装鞋帽等100多个品种,进出口总值连创新高,增幅在全省位居前列。

  在贸易结构上,实现了由普通商品经营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经营转变。进出口品种在稳定大宗商品的基础上,新增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机床和机电产品,成为全国最大的进口俄旧机床、松子集散地和全省最大的对俄汽车零配件、大米出口口岸。

  由于不断拓宽对俄贸易范围,广泛开辟渠道,使东宁县外经贸空间愈来愈宽阔,一些国内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发展境外加工,跨国投资形成热点。针对中俄两国经济互补性强的特点,吉信工贸集团与浙江康奈集团在乌苏里斯克市建立的经贸合作区,吸纳的产业不仅有制鞋、皮革,还包括服装、家居、木业、建材、汽车、汽摩配件、家电、烟具等行业生产厂家。该合作区占地面积228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分为生产加工区、商务区、物流仓储区和生活服务区四大部分。由华宇集团合作建设的境外加工企业———奥里奥恩彩钢有限公司已投入运营,企业从事钢结构制作、彩钢板压型、轻钢彩板安装和塑钢窗加工的专业企业,年生产能力可达50万平方米左右。目前,东宁县共在俄创办各类实体24个,总投资7600万美元。

  因为独特的地缘优势和特有的劳动力资源,东宁还吸引了众多俄罗斯客商的目光。其中,俄罗斯滨海边区友谊有限责任公司投资600万元欲在东宁县建设占地2万平方米豆制品加工厂,年生产能力可达1200吨,建成后原材料从俄进口,产品全部销往俄罗斯。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