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猎头服务哈市难时兴 花2万元广告费招不到一个副总
2007-03-02 14:46:25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王海臣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日电 花了两万元广告费,可最终连个副总经理都没招来。乍一听像个笑谈,可这事却真实地发生在哈市开发区一民营公司赵女士的身上。新年刚过,一脸愁容的赵女士不死心,她还想招到心仪的人才,发展自己的事业。

  2006年秋,赵女士注册了一个婚姻服务机构,手续有了,招兵买马工作随即展开。刚开始她在哈市一家知名报纸上打了一天1.5万元四分之一版面的广告,招公司副总、文员、策划、网编、PHP开发工程师等人员,两天的时间里,应聘副总的有60余人,初选后赵女士对其中的25人进行了再次筛选,可结果却让她大失所望。这25人中,有20人的个人简历有水分,其余5人不是言不符实就是言过其实。应聘文员的人也来了很多,但多数是大学刚毕业的学生,有的连起码的服务礼仪都不懂。最后,赵女士只留下了一个网络编辑。

  赵女士很着急,没过几天,她又花了5000多元在另一媒体的招聘专版上做了一次广告,结果和上次大同小异。赵女士很奇怪,为什么花高价却招不上来人呢?是自己太挑剔,还是求职者太令人失望呢?

  对此,哈尔滨人才市场赵树智总经理认为,在就业压力大的今天,一些求职者很会包装自己,有的为了急于找到工作,不惜篡改工作简历,这实际上是对自己前程的抵毁。

  赵总经理说,很多用工单位也存在问题。例如赵女士,除她个人太挑剔外,她还缺少对求职者应有的信任,尤其招高端人才,仅靠纸上写的简历就“定终身”是不够科学和理性的。

  对求职者的诚信考核仅凭用人单位目测、调查显得太过守旧和落后,个人能力不要看过去,最好看现在。而目前检验求职者能力较科学的方法就是人才猎头中的测评系统、情景模拟等。但目前哈市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才猎头服务。

  赵总经理分析说,对比南方的人才市场,哈市的用人单位、求职者还不具备开展人才猎头服务的观念和实际需求,但要想解决赵女士“花两万广告费却招不来一个副总”的窘况,就需要建立完备的人才猎头服务体系和渴望这种服务的市场需求。目前,像赵女士这样的用工单位应该先调低光眼,尽量给求职者一个试用的空间才是上策。

  -新闻链接

  “猎头”英文叫Headhunting,意思指“网罗高级人才”。在国外,一个高层经理的跳槽往往是猎头出面的结果,否则企业很难相信候选人的资历、才干。对候选人进行资信评估是猎头公司的一项重要业务,而跳槽者也需要由猎头公司出面斡旋,才可显示他的地位和身价。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