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8日电 她让无声世界里的孩子学会了沟通,让聋哑孩子感受到了语言的美妙,让他们发出了第一声妈妈……
走进哈尔滨市盲聋哑学校八年级的课堂,记者立即被一幅生动感人的画面所吸引:一位面带微笑、和蔼可亲的年轻女教师站在讲台上,一边熟练地做着手语,一边深情地朗诵着课文,坐在讲台下的15个孩子静静地“聆听”。这就是韩梅老师和她教的聋哑学生。
八年前,师范学院毕业的韩梅走入盲聋哑学校。虽然学的是特殊教育专业,但是教一群聋哑孩子的艰难是当时年仅20岁的韩梅做梦都没有想到的。韩梅说,由于这些聋哑孩子在上学前从未学过手语,她在学校学的各种教学方法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为了让这些聋哑孩子尽快发出发音,韩梅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她家住在离学校十多公里外的城乡结合部,每天不到5点钟,韩梅就从家出发上班,来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孩子排队带到镜子面前,对照口型练发音。她把孩子们的手放在自己的下颚上,让他们感受音带的震颤;为了教“歌”的发音,她把嘴里灌满水,蹲在每个孩子面前,发“歌”的声音,让他们感受得更确切。孩子们也学习她的样子,含水学发音,韩梅的脸和身上经常被学生们喷出的水溅湿。当家长听到“妈妈”的叫声后,激动地对她表示感谢。
聋哑孩子与普通孩子相比,除了生理上有缺陷外,大多数内心都很自卑。韩梅班级有一个叫王晴(化名)的女生,曾经在日记中写到:“我的父母为什么那样不公平,忽视我的存在,我需要一个幸福的家!”看到这篇日记后,韩梅写下许多安慰和鼓励的话语。课后,韩梅又通过家访了解情况,做家长的思想工作。渐渐地王晴感受到了父母对她的关爱。她在日记里充满感激地写到:“是你解开了我心中的疑惑,给了我这世上最温暖的爱。”韩梅说,她把这些孩子当做健康的孩子,看作自己的亲人。
在韩梅工作的第二年,由于长期劳累过度,她患上了胸内积水,但她担心耽误学生课程,执意不住院,是领导和同事硬把她抬到医院的。医生让她出院后至少卧床休息半年才能上班,可是出院第二天,韩梅就来到了她时刻牵挂的孩子身边。
每天早出晚归,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这些聋哑孩子,年近三十的韩梅连个男朋友都没有,父母总是因为这个对她唠叨,而韩梅却说,我个人的问题不着急,孩子们的学习可不能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