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8日电 东北三省与蒙东地区无论从地理板块上看,还是从历史上看都是一块完整的区域,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区划,经济互补性强、依存度大。东北地区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增长极”,必须加强实质性的区域合作,充分发挥各地在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生态与资源、人才与科教等方面的优势,力求实现“3+1>4”的效应,联手打造“东北经济圈”势在必行。
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
东北地区既是国家的老工业基地,又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发展论坛上,来自三省一区的有关专家学者认为,要充分发挥东北雄厚的产业基础优势和开发前景广阔的农产品加工优势,就必须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形成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这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家区域发展的格局已基本确定,对各经济区的支持政策趋于平衡。从长远来看,东北振兴还是要靠自主发展和区域合作来完成。因此,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资源、技术和产业的跨省区合作与重组,既是东北振兴的重要一环,也符合四省区加快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加强三省一区合作,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与东北亚周边国家的经贸联系,增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整体实力。
联手合作实现共赢
就如何联手打造“东北经济圈”,三省一区的有关专家学者提出,要加强能源区域合作,建设东北经济圈能源保障体系。东北地区能源分布不均衡,我省和内蒙古能源储量丰富,吉林、辽宁能源相对匮乏。应从改善各地之间交通基础设施入手,加强沟通与衔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东北经济圈能源保障体系。
积极探索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建立工业拉动农业发展的新的动力机制和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围绕发展现代高效大农业、县域工业集中区和小城镇,研究制定“三位一体”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加强省际间合作,建设东北地区统一的生态经济圈。近年来,东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比较严重,三省一区要联手合作,统一规划治理:采取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等措施,共建防护林;加强松花江等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等,建设东北地区生态经济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充分发挥东北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共同建设“东北大旅游圈”。东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我省、辽宁、内蒙古都有各具特色的旅游区。三省一区应加强旅游资源的通连整合,形成精品旅游线路和景区,联合开发生态旅游、冰雪旅游和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旅游,推出东北旅游新干线,共同培育东北旅游新形象。
六大建议争取国家支持
建设“东北经济圈”需要三省一区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为此,三省一区的政协委员提出六方面的建议:建议国家重点支持哈—长—沈—大经济带发展,在土地、资金、政策上给予支持,用优惠政策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支持东北地区探索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和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加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通道建设;协调东北地区省际之间公路建设同步进行。
振兴老工业基地,能源是保障。针对东北各省区能源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建议国家支持东北三省一区探索能源合作的新途径;针对东北振兴受资金制约的问题,东北三省一区应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建议国家支持设立东北发展银行或东北振兴基金,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