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的加气设备。
使用双燃料设备的公交车。
东北网3月12日电 双燃料汽车是在运行中可实现石油液化气和汽油转换的车型,石油液化气可更充分的燃烧,对环境污染非常小,具有很高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哈尔滨市从1995年首次引进双燃料公交汽车进行试运行,1999年开始大力推广,根据当时的测试,使用燃气的公交车一年可省费用一万元左右,出租车每天可省20元至30元,由于节约费用,这种双燃料车受到了许多司机和车主的青睐。至2002年前后,哈市的2000多辆汽油公交车基本上都完成了燃气设备的安装,而当时双燃料出租车的统计数字也达到两三千辆。时至今日,这种环保型车的发展现状怎么样呢?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双燃料车辆不再受青睐
哈市出租车司机张师傅近日正打算将燃气设备拆除,彻底放弃燃气,他的其他几位开出租车的朋友也有着类似的想法。张师傅谈出了不再喜欢燃气设备的几点理由:加气非常麻烦,加一次气需要绕很远的路;冬天起车费劲,动力不足;设备老化了,维修换件的时候想找个正规的修配厂都很费劲。
哈尔滨天鹅出租车公司当初有20辆桑塔纳和30辆捷达车采用了双燃料设置,可是现在桑塔纳车已经全部恢复成燃油车,而捷达车也只有少数几辆还在继续使用燃气设备。该公司技术部刘部长说,前一段时间哈市双燃料汽车推广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曾找过他,希望能增加双燃料车的数量,但由于出租车是以承包的方式进行分散经营,公司也不好强制车主或司机使用哪一种燃料。
哈尔滨市公交公司机务处技术人员张恕也谈出了公司双燃料车的发展情况,当初使用双燃料车既是因为上级的行政命令,也是因为其经济性好,该公司现有的700台车全部采用这种方式,开始几年的确是很省钱,大家的积极性也很高。近两年由于液化石油气价格上涨,双燃料车燃气所节省费用已不再像从前那样多,而同样的一辆刚出厂的车,如果仅安装燃油设备,需要费用在三万元左右,如果安装双燃料设备,费用将高达六七万元,多出近一倍的资金都需要公司自己埋单,这些原因导致该公司对双燃料车型失去了兴趣,他们今年引进的70辆新公交车将只安装燃油设备。
相关配套设施减少造成恶性循环
作为燃气站经营企业之一,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哈尔滨分公司曾打算建设南马路、和兴路、三棵街三处加气站,但是由于需求量较少,最后只保留了南马路的一处,而就这一处感觉已经有些供过于求了。
日前,在哈尔滨市道外区南马路加气站,记者在添加燃气的设施旁观察了半个多小时,一直没看到有前来加气的车辆。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几年前这里有三台从国外进口的加气设备,由于维护修理费用过高,加气的车辆减少等原因,现在只留下了一台,并且改用了国产的设备。
据了解,目前哈市加气站只有十多个,比2000年减少了近十个,而现存的这些加气站中盈利的并不多。2000年的时候,经审批、可进行燃气设备安装和检修的大型专业汽配厂在哈市有八九家,而现在只有哈尔滨汽车公司等一两家还在正常经营,其他的厂子由于效益不好等原因已经另辟其他的经营项目。
哈尔滨市双燃料汽车推广办公室一位姓尹的工作人员阐述了配套设施减少的原因,当初为了给双燃车的发展创造便利条件,在政府的指导下,由企业出钱建立了足够数量的加气站和修配厂等设施和单位,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其整体布局不是非常合理,同时由于双燃料车数量没有达到预想的要求等原因,使得许多加气站和修配厂长期处于“吃不饱”的状态,不赚钱或赔钱导致其转产或关停,而专业修配厂和加气站的减少反过来又促进了双燃料车的流失,这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应在硬件设施上投入必要资金
据了解,目前哈市使用的双燃料汽车的燃气设备多数是第一代机型,还停留在化油器时代,许多车辆从最初安装到现在一直没有更新,而西方国家已经达到了三四代,采用了电喷、多点喷射等新机型。
据省工程学院汽车系的一位老师介绍说,燃气汽车虽然动力性能略弱,但是污染小、费用低,既有经济效益又有很高的社会效益,是在城市使用的公交车、出租车及一些低档车型的发展趋势,如果大力推广,对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一些大型的汽车生产厂家生产出新型双燃料轿车并开始投放市场,其安装的燃气设备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从哈市的目前状况来看,双燃料车的发展不容乐观,车辆、设施都处于减少的趋势,应该及时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补救。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推广双燃料车,仅仅强调它的社会效益或只靠行政命令是远远不够的,相关的政府部门还应在加气站、专业汽配厂等硬件设施上投入必要的资金,加快其建设;同时给予相应的倾斜政策,降低燃气设备的安装费用,促进厂家降低燃气价格,提高燃气纯度,加强燃气的动力性能,让车主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方便、实惠。
哈尔滨商业大学的孙颖老师说,发展双燃料汽车是一件可以有效治理城市污染的大好事,政府在以各种优惠政策进行引导的同时,还应该加大行政干预力度,强制长期在城市运行的车辆使用燃气设备,这样才能使双燃料车走出困境,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