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孩子学器乐多半途而废 业内人士:要看孩子是否真有兴趣
2007-03-14 11:18:00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国语洋 张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14日电 目前,学器乐成了许多幼儿、青少年的成长必修课。然而记者在哈尔滨市一些艺术学校及器乐教师处了解到,现在学习器乐的孩子中很少有人能坚持下来,一个班十个学生最后能剩下一两个坚持学上四五年就不错了,大多数只能坚持一年半载。

  林丽是一名音乐教师,主教钢琴。最近几年,她收的学生多达20名,其中只有两个孩子坚持学了3年,其他学生多则一年半,少则几个月就停止了学习。林丽说,学琴不仅仅是天赋,还要靠学生的毅力、努力。其实不是孩子在学琴而是家长在学,孩子学琴过程中家长必须陪同,熟记老师的每个要求甚至一个音节的正确弹奏,回家后要每天督促孩子练琴。但是现在大部分家长都很忙,没有过多的时间练琴,加之一些孩子自身就不愿意学,时间久了就荒废了。

  林老师说,现在造成大多数孩子器乐学习半途而废有几大因素。首要是强制学习,孩子本身不具有器乐学习的天赋,对器乐也不感兴趣,但家长见别人家的孩子学了,自家的孩子也不能落后,这类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是“买琴、报班、学琴、停课、放弃”。再者是家长心疼孩子,由于钢琴的学习过程较为漫长、枯燥,大部分孩子都不愿意学,刚开始时挺感兴趣,学着学着就觉得没意思了,于是一些孩子开始哭闹,家长只能放弃了。

  据了解,从准备学琴、买琴再到放弃,这一简单的过程让许多家庭损失了不少金钱。家住南方花园小区的刘丽亚两年前想让孩子学习钢琴,于是购买了一架16000元的钢琴,买琴后给孩子找了一位教师,每周日下午学习一个小时,每课时80元。学了半年,刘丽亚的女儿说什么也不练了,只要一说练琴就哭闹,无奈之下,刘丽亚只好让孩子放弃。现在这架钢琴还在家里摆着,近两年的时间里都没动过。像刘丽亚家一样,现在大部分家有琴童的家庭,在孩子放弃学习后家中的器乐都成了鸡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一边是各类器乐班班班爆满,一边是大量的孩子报名买琴后不学了。哈尔滨市音乐教育界人士提醒,家长们在为孩子选择器乐时,一定要看孩子是否真的有兴趣再报班,不要盲目跟风。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