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1日电 “官不在大小,看你能不能为百姓真真正正做事。”这句朴实的话语是依兰县道台桥镇永丰村妇代会主任蒋晓萍“做官”的原则,她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坐标和定位,以实际行动回报着全村728名妇女的重托。
离开“麻坛”,登上舞台
今年三八妇女节,永丰村妇代会举办了文艺联欢及表彰大会,自发而来的群众挤满了会场,经过精心排练的歌舞、二人转、快板书等展现了永丰村的新貌,文艺演出进行了全程录像,妇代会出资刻成光盘发给每一位参加演出的群众,让老百姓们也有机会在荧屏上看到自己的身影。
每逢农闲时节,妇女聚在一起打麻将、唠闲嗑是一般农村的常见现象,在永丰村这些现象却没有立足之地,因为此时正是永丰村妇女排练文艺节目的“旺季”。蒋晓萍组织妇代会委员和部分妇女代表成立了永丰村妇女秧歌队、妇女“小剧团”,夏季傍晚走出家门扭起欢快的东北大秧歌,农活不忙时,小剧团的成员就凑到一起编排文艺节目,渐渐的,不仅村里的妇女群众都来参加,就连男人们也热情加入,男女老少都以能在永丰村的舞台上表演节目为荣。
在永丰村第一届农民运动会上,妇代会包下了彩旗队、鼓乐队、文艺演出队等重要任务,精神振奋,服装整齐,表演精彩,成为运动会上最亮丽的风景。春节前,蒋晓萍还带领妇女们排练参演了春节联欢会,县妇联为村妇代会配备了电视机、VCD,村委会在新建的村委办公楼内特别设立了妇女活动室,这里的文化活动又上新台阶。
勤工创收,挺起腰杆
经济收入的多少是衡量妇女在家庭、社会地位高低的重要因素。蒋晓萍为了让村里妇女姐妹们腰杆挺起来,2002年开始从事特色养殖。在她的带动下,永丰村妇女发展特色养殖已经初具规模。獭兔养殖大户、大白鹅养殖大户、奶牛养殖大户等年收入都在2~5万元左右。去年蒋晓萍又把目光投放到农村居民自家的“小园”上,把自家产的蔬菜简单加工,生产“农家绿色无污染干菜”。在蒋晓萍的宣传和协调下,由村里统一印制了包装袋,妇女将供应自家食用以外的蔬菜进行晾晒,并由妇代会进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仅此一项平均每户增收200元左右,全村妇女累计增收近八万元。
蒋晓萍抓住一切机会为妇女姐妹们创造打工的机会。村里招商引资来的养牛场不定期的需要一些工人,只要是妇女能够胜任的工作,蒋晓萍都会出面与养牛场的负责人协商,由妇代会选派合适的妇女去完成,并保证质量。久而久之,村妇代会与养牛场建立了长期的用工联系。村里“百亩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中,所有劳务尽可能由本村妇女完成,并由妇代会记录,从年底“示范园区”的收入中按每人每天30元的标准支付劳务报酬。据统计,2006年永丰村通过妇代会联系零工的妇女,人均增收1800元,最高增收4000多元。
虚功实练,打造品牌
村妇代会干点事,困难重重,但蒋晓萍干起这个工作却有滋有味。村里要建“百亩科技示范园区”,她多次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进行沟通协调,最终得到村里的支持,由村里出地全力支持妇代会打造“妇”字号,耕种、管理和效益分配全部由妇代会自己做主、独立完成。
为了使“示范园区”有限的土地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蒋晓萍带领妇女在园区中进行了玉米品种对比、化肥农药作用对比等多项科技试验,为全村大田种植摸索经验、提供示范,她们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投入到了示范园区的耕种管理中,并吸引了更多的妇女参与进来,以园区为基地进行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永丰村“妇”字号“百亩科技示范园区”喜获丰收,粗略计算,园区去年纯收入在八千元左右。
经过一年的建设,永丰村“妇”字号“百亩科技示范园区”已经成为了村妇代会的创收基地,县妇女科技示范基地、科技培训基地。
去年,永丰村相继被市妇联授予“哈尔滨市巾帼示范村”、“哈尔滨市巾帼文明示范村”光荣称号,蒋晓萍被选举为出席哈尔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