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闯”进美联邦政府的哈尔滨男孩
2007-03-22 11:56:14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王剑青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2006年5月,王维克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典礼上与父母合影。

  东北网3月22日电 经过了在美国12年的刻苦求学,2006年5月,22岁的哈尔滨大男孩王维克以优异的成绩从美国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并在众多的毕业生中脱颖而出,经过层层的笔试、面试,顺利进入美国联邦政府专利与商标局(PTO)工作。而当年在200余名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生中,被美国联邦政府录用的仅有2名。

  日前,王维克的妈妈朱宇华女士从美国公出回哈,记者联系到了她以及王维克在哈的外公朱俊峰,了解到这位优秀少年的成长之路。

  冰城童年

  堆着雪人长大

  1984年冬天,王维克出生在哈尔滨南岗区花园社区一个普通的人家。儿时的小维克与雪结下不解之缘。每到下雪季节,他便兴奋地拉着小伙伴儿们一道打雪仗、堆雪人,一次要堆十多个,还尽情地躺在雪地里打着滚儿。从小一直带他长大的外公朱俊峰老人介绍说,维克从小因个子矮,被大家称作“小不点”。1990年9月,刚刚6周岁的小维克从市政府第一幼儿园进入南岗区复华小学读书,虽然是班级年龄最小、个子最矮的“小不点”,但他懂事、有礼貌、学习成绩优秀,很快成为班主任张彦老师最喜欢的学生。

  在复华小学读书时,维克是班级里出名的热心肠。他没有告诉家长便自己报名参加了班级里的学雷峰小组,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去军烈属和孤寡老人家里做好事。每当这时,维克都兴奋得不得了。除了读书成绩好,维克还有很多的爱好。朱俊峰回忆说,从6岁起,他便经常用自行车驮着维克去学绘画、电脑,学游泳、钢琴,市少年宫的很多课堂上都留下了维克童年的记忆。

  初到美国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1994年12月25日,圣诞节。10岁的王维克跟随到美国工作的父母一起踏上纽约的土地,他的学业也从中国的小学五年级直插入美国的小学五年级。初到美国时,维克的英语几乎为零。妈妈朱宇华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维克到美国后的第一堂课上,班主任老师伸出手来跟他说了句“How are you?”(欢迎你),维克却连这句最简单的问候也没听懂。美国老师讲课对他来说简直就是鸭子听雷,小维克急得直哭。当时,班里有一位会讲汉语的台湾同学,他鼓励维克:“咱们中国人有骨气,不要怕,你一定能过语言关!”

  此后,这位台湾小伙伴每当下课时间,他便给维克翻译老师讲解的课程,并与他练习口语对话。回家后,爸爸妈妈也帮着他苦练听力和口语。为了帮助维克学英语,妈妈每天陪着维克反复练习,经常学到深夜。半年后,维克顺利通过了语言关,也就在当年,他因进步飞速,获得了美国政府为奖励国际上外来的孩子而特别设立的一项“总统奖”。

  品学兼优扬名哥伦比亚大学

  1995年,王维克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全美排名前10位的长岛大颈中学就读,学习成绩始终在学校里名列前茅,曾多次获得“学业优秀奖”、“三好学生奖”。朱宇华女士说,美国的教育制度相比中国要宽松很多,全凭学生自己,就在一些美国孩子尽情地放松自我娱乐休闲的时候,维克却始终刻苦地钻研学业。维克初中三年级的一个暑假,报名参加了美国约翰霍普斯金大学少年班的考试,成为当年为数不多的通过者之一。据朱宇华女士介绍,维克考大学时,7科单科成绩全部是满分,这在美国是非常难得的。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电子工程与法学专业,那一年,维克刚刚17岁。

  王维克的懂事还体现在他的节俭和乐于助人的精神。朱宇华女士告诉记者,自从上初中以来,维克便没有向父母要过一分零花钱,生活十分俭朴。上中学时,他曾利用假期做过调酒师,自己打工挣钱;上大学后,他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做招生等辅助工作,为自己赚取零花钱。就在最近,朱宇华到华盛顿看望维克时,无意中得知,维克自从去年6月份参加工作挣第一个月工资起,便每月从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来捐给美国的白血病基金会,这件事他却从来没跟父母提过。

  难忘故乡

  哈尔滨

  尽管在美国读书生活了12年,但王维克对中国、对故乡哈尔滨却始终怀着深厚的感情。虽然回国一趟需要不菲的费用,但父母为了让他记住“根”,还是坚持要他常回国转转,回哈尔滨看看。12年中,他共利用假期回国6次,看看祖国的巨大变化,感受一下哈尔滨日新月异的发展。2001年7月,王维克第三次回国时,应哈十三中学高三英语班之邀,与同学们交流英语,介绍美国学校的一些情况。2002年回国时,又到黑龙江电视台的“天鹅有约”节目中介绍美国学生的学习方法。读大学二年级时,他曾利用暑假回哈,在哈工大科技园进行实习。去年6月,王维克大学毕业后又一次回到哈尔滨,看着城市的发展变化,他感慨地说:“哈尔滨变化太大了,我已经找不到家了!

  怕维克在美国时间长了汉语水平退化,朱宇华和爱人在维克的英语口语十分流利后,又为他下了一条“死规定”:在家中必须讲汉语。12年来,维克一直坚持从国内订购《读者》杂志,一期都没有落过,那是他最喜欢看的杂志。

责任编辑:张喜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