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齐齐哈尔3月28日电 依安县曲彦明“用脑”种地
轰动全国的十大种粮标兵之一、依安县中心镇自由村农民曲彦明,今年种地又有大动作,准备承包土地5万亩,比去年增加3倍。曲彦明以现代农民的身体力行证明,依靠科技管理土地,实施规模经营,种地同样有高效益。
记者几次约曲彦明采访,都定不下时间,最后还是利用他在县里开人代会的休息时间进行了采访。然而,一个多小时的采访,竟被电话打断了5次。曲彦明告诉记者,眼下,他特忙,忙着跑资金、看地块、选种子、找信息、搜集种田能人。若租地顺利,他将种植大豆2.4万亩、玉米5000亩、甜菜和亚麻2万亩。
曲彦明种地有魄力,但他决不是蛮干,而是用脑琢磨、用心经营,以科学的方法经营管理土地。在人们普遍不看好土地,热衷经商、务工的氛围中,他能看到商机,寻到市场,得到回报。
在多年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曲彦明坚信一个道理,只有舍得投入,土地才有好的回报;只有坚持机械化生产,标准化栽培,科学化管理,集约化经营,才能增强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他眼里就不信“种在地上、收在天上”的邪。2004年,他种植的12000亩庄稼在前期干旱和草地螟严重发生之年,仍获得了大丰收,平均亩产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5%以上。
提起标准化,他滔滔不绝:一要投入标准化。要舍得投入选用优良品种,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收成的优劣;大规模的土地经营还要机械化作业,这既能节省劳力,又有利于科学种植。二要整地标准化。整地时,用大马力机械整平耙细,这样可避免小机械整地时的“犁底层”现象,达到深松、抗旱、防涝、涵养水分的作用。三要施肥标准化。要严格按照专家的配方施肥,缺啥补啥,让土地养分充足。
曲彦明有一个70多人的团队,一台胶轮拖拉机、两台链轨拖拉机,种地实行企业化管理。每年春耕前他都要制订几套企划书和预案书,科学分析,随时应变。他把土地划分成方块,每300亩为一块,由专人负责管理全过程,并建立种地管理手册。每年3月至11月,他每天都要向县气象部门咨询天气形势,并备录。
采访曲彦明,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种地同经商一样,要适应市场变化。他已经连续三年搞连片种植,每年种地万余亩。2004年,承包土地12000亩,大豆、玉米、甜菜、亚麻几项合计,创纯效益366万元;去年,他又承包土地16000亩,投入400万元,获纯效益120万元。
曲彦明提醒沿袭传统种植模式的农民朋友,要准确掌握市场行情,不能随波逐流;要勤于学习、善于收集市场信息,不能坐家等客商;要增强防治意识,管理与作物需求同步,因为农时不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