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庆安3500名“五老”人员成为“留守孩子”的保护神
2007-04-11 16:22:10 来源:东北网  作者:兰亚军 范永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11日电 庆安县组织3500多名“五老”人员,帮教外出打工农民留在家中的3700多孩子,解除了外出打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受到了广大农民的赞扬。

  庆安县每年有几万农民进城务工,留在家中的孩子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有的孩子出现了“学习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既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又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开展。2003年,县关工委组织致富乡10名退休老干部当乡所在地邻近村屯16名“留守孩子”的义务家长,实行“包管理、包生活、包学习、包维权”,有效地解决了外出打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外出打工的农民拍手称快。2004年庆安县把致富乡老干部的做法在全县“五老”人员中推广,采取不同形式,在“五老”人员中开展争做“留守孩子”保护神活动。

  担当义务家长。致富乡农民孙凤才儿子小强3岁时便同奶奶在家。由于父母觉得欠儿子的太多,在孩子身上花钱从不吝啬,这样逐渐养成了孩子随意乱花钱、不爱学习等不良习惯。同孙家住在同一个村的乡退休老干部相永和知道后,主动做小强的义务家长,担负起教育的责任,在他的耐心帮助下,小强有了明显转变,去年末被评为三好学生,家长感动不已。兰河村关工组长于会利把“留守孩子”小刚接到自己家中,同孙子、孙女一起生活,让他处处感到家的温馨,使其健康成长。

  成立活动中心。久胜镇鲜丰村关工组长林山原利用村委会闲置的房子办起“留守孩子”活动中心,为20多名“留守孩子”开辟第二课堂,使他们放学之后没有孤独感,有所收获。村民池东根五年前到韩国打工,去年回家,看到已9岁的孩子长得白白胖胖,既懂礼貌,又能画一手好画,夫妻俩高兴得不得了。问祥情,才知道是村里办起的“留守孩子”活动中心让孩子快乐地成长。

  创建保护协会。庆安县14个乡镇成立由“五老”人员组成的少年儿童保护协会93个,严防“留守孩子”误入歧途。勤劳镇农民王顺在山东打工,家中留下15岁的女儿小翠和13岁的儿子小明,姐姐管不了淘气的弟弟,小明经常闲逛、逃学,村里游手好闲的人有时拉小明去网吧,进游戏厅。“留守孩子”协会会长王士友发现后立即承担起姐弟俩的监护责任,早晚接送小明上学,并在生活上尽心照料。由于王士友看得紧管得严,终于使小明安心上学,今年初获得了学校颁发的进步奖。

  办起解难服务队。同乐乡同庆村妇女齐延玲为给患癌症的丈夫治病欠下6万元债务,只身外出打工,把家抛给了15岁的孩子玉娟。小玉娟除自己读书外,还要侍候爸爸和责任田,生活十分困难。去年,她考入了一所专科学校,由于家庭困难,准备放弃学业。村关工组长陈绍岭知道后,马上同县乡领导联系,县乡干部为她捐款4170元,使小玉娟迈进了大学的校门。

  据介绍,庆安县“五老”人员中,担当义务家长的有2600人,成立活动中心46个,创建保护协会93个,有解难服务队186个。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