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6日电 题:佳木斯工作贴着百姓心来做
为民办事,民做主
利民行动,各地都搞。佳木斯市的做法特别,把决定为民办事内容的权力交给百姓,倾听广大群众的意见,按需求排成队。
吃水难、如厕难、房子漏雨、歌厅扰民、垃圾脏乱,一个个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是百姓的当务之急。摆上案头,确定为利民实事,且由市委专门督察结果,年底向百姓报告。
三年前,佳木斯居民楼80%用户吃定点水、夜来水,百姓苦不堪言。市十次党代会把这件事列入“利民行动”工程。谈何容易,已经使用了六十年的城市供水系统,不仅残旧,有的地方连走向都没有了资料。政府下决心啃这块硬骨头,筹资5900万元,一年的日夜兼程,换来全市24小时供水。木材场一栋楼里一位嫁过来16年的妇女,用上自来水当场就哭了。
城市用水,必须从根上解决。佳木斯一鼓作气,创新城市经营模式,融资2.3亿元,建设江北新水源。供水能力提高到20万吨,市区十年内不再为用水犯难。
楼房漏雨的事,群众窝心。改造屋顶,无偿进行防水修缮,市委、市政府启动“雨中送伞”工程。修缮现场,居民纷纷给作业的师傅端茶送水,碗里盛着的,是真诚的感激。一年里,修好的楼房有424座,防水处理面积有十多万平方米。
垃圾不处理,环境难保障。佳木斯市采用BTO融资方式,建起东区污水处理场、垃圾处理场。投入运营后,日处理污水达10万吨,处理垃圾1150万吨,垃圾无害了,环境美化了。去年,佳木斯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最佳生态魅力城市。
每年,根据群众要求,市委、市政府都要办一二十件实事。如厕难、噪音污染、周边社区建设、整治内河、建设松花江十里景观带等等。面对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佳木斯群众的心与党和政府贴得更近了。
提高效率,民优先
佳木斯群众感言,现在办事真方便了。
佳木斯市行政服务中心建于2003年,33家职能部门在中心设立窗口,集中办公。三年来,入厅项目占全市项目的75%。市环保局建设项目环评申报材料由原9项减到1项;过去群众办住房公积金贷款,得自己办理各种手续,现在一个电话服务专用车就上门。
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去年年末,佳木斯成立市、县、乡三级社会调处服务机构。20个市直部门入驻社会调处服务中心。中心一成立,就接到一起60多人集体上访事件。一个居民小区水表比正常用水量多出2000吨。查验水表,已经被人为破坏。自来水公司坚持按表收费,居民认为不合理,拒不交费。纠纷导致停水已经7天,200多户居民多头寻访无果。调处中心将事件所涉及的所有部门召集在一起,集中调解。按前三个月平均用水量收缴水费达成最后的共识。当晚让小区一周干涸的水管,重新喷洒出清水。“有矛盾纠纷,找调处中心”的观念,迅速在群众中口耳相传。
基层管理,民为乐
去年4月初,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实施“双基”工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加强青少年管理教育体系建设工程;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的“繁荣健康”工程;提高社区建设管理水平的“达标升级”工程;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转变机关工作作风的“三贴近”工程等“五项工程”16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工作,被提上日程。
百姓的生活发生悄然变化。社区党支部纷纷成立。建网络、建档案、建制度、建服务区、搞活动日……他们为群众就业寻找岗位,提供家政服务、康复医疗、文体娱乐等便民利民服务。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家门口的事儿有人管了,归属感,逐渐在居民心里产生。
晚上,安庆社区附近的网吧里都会出现一个身影,她就是驻区教师孟庆荣,她在这里寻找上网的未成年人。现在,佳木斯把学校老师下派到社区,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管理,和孩子结成520对帮扶对子,取缔107户问题网吧,未成年教育开启了一片天。佳木斯的做法,在全省得到推广。
保一方平安,给群众安全。市公安局精上强下、警力下沉,使派出所警力达到总警力的65%以上。在市区8个要害处,市公安局分别设立了警务平台。有事找警察!平台上的长明灯,成为百姓心里的“平安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