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区域经济格局初步形成 龙头带动作用明显
2007-04-20 15:16:47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20日电 题:辉煌的五年 历史的跨越 ——区域经济格局初步形成 龙头带动作用明显

  记者 雷蕾  

  近几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为发挥区域优势,优化生产力布局,全力打造哈大齐工业走廊、东部煤电化基地、东南部外向型经济区和林区特色生态经济区等经济板块,促进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哈大齐工业走廊成为全省经济的新增长点。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中央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历史机遇,做出了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重大决策,依托区内比较优势,筑建产业聚集和招商引资的平台。目前,围绕优势产业积极发展配套企业和精深加工,相继建设了汽车、机电、精细化工等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和辐射效应开始显现。截至2006年末,哈大齐工业走廊启动面积94.2平方公里,开工项目377个,累计完成投资224.4亿元。

  ──东部煤电化基地顺利启动。2006年,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大煤城被国家批准为全国7个煤化工产业基地之一,一批煤电化重点项目完成了年度建设计划。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四大煤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鸡西、鹤岗、双鸭山和七台河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成为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又一新亮点。

  ──沿边开放带建设步伐加快。绥芬河、黑河等19个沿边市、县充分发挥了对外开放桥头堡作用。2006年,绥芬河市、黑河市进出口总额达到37.1亿美元和15.8亿美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1.9倍和11.4倍,两市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41.2%。沿边县市建设了一批对俄加工园区,有力地推动了对俄经贸科技合作。

  ──大小兴安岭生态经济功能区生态功能恢复和经济转型步伐加快。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严格执行限额采伐等项措施,人工更新造林、森林抚育和退耕还林面积增大,生态功能恢复加快。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大兴安岭、伊春和黑河地区的资源开发及其配套设施进行整体规划,加快项目前期和资源勘探工作,为适度开发做好准备。

责任编辑: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