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建设者张克福:火灾后种树二十载
2007-05-08 21:06:49 来源:东北网  作者:张同 于鸿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8日电 “等我把这里的山都种满了树,死也就瞑目了。”头发已经花白的张克福大娘局促地站在我们面前,当她平静地说出这句话时,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令人震撼的执著。看着她那间从亲戚家借来的简陋居室,看着她那双满是伤痕的手,看着她那柄已经磨光了把手的镰刀,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她带领职工家属们种下的40多万株树。

  种树是俺们的本分

  林区坚持种树多年的人很多,但却没有一个能达到37年,理由很简单,20年前的大火之前,不需要种树,也没人种树,那时候,山里没别的,有的就是大树。走进绣峰林场的时候,林场的孟书记给我们介绍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兴安岭大火以后,各林场的营林家属队都开始了植树造林行动,唯一坚持下来的就是绣峰林场,在张克福队长的带领下,绣峰的家属队完成了所有的造林任务,我们没有外雇一个人种树。”今年已经64岁的张克福,和她的营林家属队坚持种树这么多年,已经造林10余万公顷,创造产值上千万元。

  张克福站在家门口等着我们。“真不知该说些啥,俺们都是林场的人,种树是俺们的本分。”把我们让进屋后,张克福就紧张地搓起了手,那双手上满是浅黑色的愈合伤口,左手拇指下还有一条裂开的深深伤口,右手无名指的指甲也严重变形。看见大家注视着她的手,张克福遮掩着说:“都是树毛子和镰刀割的,上山种树的人哪个手不受伤啊,没办法的事。”她的家里只有一张床、一个小桌、一把椅子和一面小柜,床头有一个老式缝纫机,小桌上摆着一台更小的黑白电视机。

  男人伐木俺们种树

  张克福的老家在山东,1969年跟随从部队转业的丈夫来到塔河林业局绣峰林场。“那时候正在开发建设新林区,山上还都是原始大森林呢,百八十年的松树随处可见。”张克福是个热心肠的山东大嫂,在家属堆里很有人缘儿,由于总是组织姐妹们帮助男人们干些磨刀、做饭的活,一来二去地就被大家称为了家属队长。“俺们这个家属队就这么渐渐形成了,最多的时候有400多人,非常固定的人员也有40多人。一开始的时候还是零星地沿山边种小苗,从1979年开始就小规模地上山植树了。”在张克福的带领下,家属队抱着“男人伐木俺们种树”的念头,每天早上5点多出发,翻山越岭地植树,直到日落方归,这一干就是37年。

  “1987年着大火那会儿,绣峰山上的树烧没了三分之二,俺们这些家属队的人愁啊,就没日没夜地上山找活儿干,清林、种树,种树、清林,连做梦想的都是这两样事。山上的风紧,一吹身上就痒,晾晾胳膊腿儿、挠挠身子是常有的事,没想到就落下了手腿疼的病。”张克福带领家属营林队的几十名妇女,苦干了两个多月,清理出2000多亩火烧地,接着连续两年吃住在山上,硬是在石头缝儿里都种上了树。“有些时候树苗是场里的集材拖拉机送过来的,有些时候则是俺们自己背上山的,俺记得有一次俺们还背着树苗翻过两座山种树,个个都像累塌了架儿似的。”

  遇到熊俺都不怕

  种了这么多年的树,张克福带领的家属队也多次遇到过野兽,“这些野兽都是怕人的,只要你不招惹它,它绝对不会招惹你。”1994年的一天,她领着妇女队去山里植树,路过二支线叉桥的时候,看到一只大熊到河边喝水,她就让大伙都停下来,等熊喝完水再过桥。“还有一年啊,俺们正栽着树呢,抬头一看,几头大野猪领着一群小野猪就在前面跑,可不能惹带着崽儿的野猪群,大野猪是会拼命的,我就领着大伙躲开它们,结果它们也绕开俺们走了。”

  张克福的老伴祝伦升说:“她就是愿意跑山,种树就像她的命似的。”老伴理解她,在她忙时总是做好饭等她回家吃,时不时地还帮她按摩按摩腿脚。“不瞒你们说,种一大片林地也不过能挣三四十块钱,还要经过清林、种苗、育活、检验等多个关口,没有多少人愿意干这种出大力气的活儿,她们这些坚持这么多年的家属也不是图那份钱。”

  她是林场的骄傲

  孟书记说:“现在林场的经济不是太好,一些年轻人宁愿躲在家里打麻将消磨时间,也不愿像张克福带领的家属队那样,从最基础、最艰苦的活儿干起,为林区建设出把力,也为自己的生活出把力。张克福的身上有老辈林区人的朴实和勤劳,她是绣峰林场的骄傲,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张克福曾荣获黑龙江省“十大女杰”、“感动兴安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她的家里有一箱子证书,但她始终没有向我们提过一句,也没有跟我们展示过什么。

  踏访团记者陪着张克福到山上清林,在回来的路上,老人对爬山出汗要脱帽子的记者说,别凉着了。记者说没事。“别不当回事,现在天一阴,我就浑身痒,挠出血道才好点,孩子,年轻的时候要爱惜身子。”这样一位朴素的林场妇女,有的是质朴,有的是心眼好,不论对人,还是对待生长于斯的一草一木。

责任编辑:张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