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援助者李波:难忘打隔离带的日子
2007-05-08 23:28:33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侯文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8日电 1987年的那场大火,除了当地居民、部队官兵参加到扑火队伍中,附近地区的许多林业局也都派人进行了支援。2007年4月22日,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克一河林业局见到了当年被派去援助扑火的扑火队员李波。

  长镜头:子夜鏖战

  “漠河大火有可能往内蒙古蔓延,马上派人前去支援扑火。”火情就是命令,当时克一河林业局主管防火的副局长李秉镛接到通知后,立刻组织了一支230人的队伍往火场奔去。镜头一:开拔

  1987年5月25日15时,我们坐上汽车先到了满归林业局,然后又到了古莲。当时我们坐的是俗称“大闷罐”的大货车,车厢里十分闷热,焦土味、汗味还有馊味混在一起,呛得人喘不上来气。路上全是烧焦的树木和建筑,焦木味、浓烟味、汽油味不停地往鼻孔里钻,好多队友都趴在车栏杆上“哇哇”地呕吐起来。镜头二:激战隔离带

  每天我们凌晨一点就得起来,往深山里走,一走就是三四个小时,走到地方后开始干活。我们用锯、斧头砍伐大树,用锹、镰刀刨割灌木和干草。一边把倒下的树木用肩膀扛到一边。衣服刮破了,被汗水浸湿了,脱掉,最后只剩下背心;手破了,拿纱布缠上继续干。我们不知道火烧到哪儿了,更是一刻不敢懈怠。隔离带必须要50米宽,中间的草皮都得挖出来,不能留一点可燃物。

  没有地方住,天作被地当床,一天的活干下来,有时衣服都忘了铺在地上,倒头就睡着了。几个小时后,我们又得继续工作。镜头三:轻伤不下火线

  我们队有个小孩,刚刚十八岁,可能是想家了,连着三天高烧不退,真把我们吓坏了,万一出点事怎么和人家大人交待啊。我们就在林子里挖出一块空地,架上火,用饭盒烧开水给他喝,让人从山下拿药上来。领导想先送他回家,可这孩子说什么也不走,说一起出来就要一起回去。后来他高烧渐渐退了,又开始和我们一起干活。

  短镜头:难忘战友情

  我们在山里整整呆了一个月,在这段时间里发生很多事情。那种在困难和危机关头人与人之间表现出的真情实意至今令人难忘。镜头一:熏死的狍子

  有一次我们在回来的路上竟然看到了一只死狍子,好像是被熏死的。当时我们乐坏了,大家把狍子抬回宿营地,开始七嘴八舌地商量该怎么吃,有的主张烤着吃,那样很香;有的说切成片炒着吃,可以吃很多天;还有的说干脆一锅煮了,又能吃肉,又能喝汤。其实大家只是过过嘴瘾,最后还是用锅煮了,不到半小时就被我们“消灭”了。镜头二:两瓶罐头

  有两天,不知为什么山下的给养没能按时送上来,大家都饿坏了。我们就站在路边眼巴巴地等着给养车。好不容易过来一辆军车,军车上的小战士听说我们断了给养,就拿下来两瓶军用午餐肉罐头,有些难为情地说:“我们的给养是定量的,实在没法多给你们,这两瓶罐头你们先将就将就吧。”

  看着这两瓶罐头,我们几十个人都不吱声了。队长把罐头打开了,递给旁边的人说,大家轮流吃吧,一人一口。罐头轮了一圈回到队长手里时,还是满满的。没办法,队长只好带头吃了一小口,于是大家就你一小口我一小口地吃光了两个罐头———我一直觉得那是这一生中最好吃的罐头。镜头三:营地端午节

  有一天,领导对我们说,明天是端午节,你们想怎么过啊。正在砍大树的我开玩笑地说,扒点树皮包几个粽子吃吧。领导笑着说,别说那么惨,等着吧,肯定让你们和在家过的一样。

  第二天,等我们干完活回到营地时,队友们已经开始熬粥、煮鸡蛋。吃饭时,一个队友拿着鸡蛋在旁边发愣,我们逗他,是不是好久没见过鸡蛋,太激动了。他苦着脸说,我从小一吃鸡蛋就吐,可这次的鸡蛋要是不吃实在太可惜了。他慢慢地把鸡蛋剥开,又一块一块地掰开,往嘴里放,然后皱着眉不嚼就整块咽下去,看着他那痛苦样,我们却笑得眼泪都出来了。镜头四:回家

  6月25日,我们要回家了。到车站准备上车时,很多老百姓都来送我们,给我们拿水,拿吃的,每一个人都会和你说声谢谢。他们说因为家都烧光了没什么可以送的了,希望我们今后有机会再来这里,随便到哪一家,都会受到热情招待的。看着他们的脸,听着他们诚恳的感谢,就觉得我们受的苦,值了!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