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8日电“这么大的火灾,肯定会有不少烧伤病人!地委、行署、管局领导刚刚获悉大火的消息,就意识到这一严重问题,下达紧急命令,各医院火速腾出床位,通过各种渠道组织药品器械,立即运往灾区。”1987年5月7日23时,驻加格达奇235部队医院接到命令后,仅用47分钟就组建了一个医疗队赶赴灾区。
![]() |
“5月7日到6月3日,黑龙江省、解放军和大兴安岭地区共派出177名医护人员、43名防疫人员,在古莲、西林吉、阿木尔、图强、育英、瓦拉干、盘古、绣峰、塔河等9个地方设立了野战医院。在加格达奇、齐齐哈尔、大庆设立了后方医院,治疗灾民13500人次。在白衣战士的精心治疗下,226名伤员无一死亡。”
以上的这些是记者在漠河县五六火灾纪念馆中看到的一段解说词,从这段话中透出的是白衣天使给灾区人民带来的希望。在加格达奇采访时,记者找到了当年大兴安岭地区医院信息科科长刘一凡,他向我们讲述了在火灾中白衣天使们无私的奉献和付出。
6小时腾出60张病床
1987年5月8日清晨,`大兴安岭地区医院院长张友林家里的电话响了。张友林拿起电话,只听对方说:“昨天漠河、图强、阿木尔发生特大森林火灾,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的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命令你们立即做好抢救烧伤病人的准备工作!”
放下电话,张友林看了看表,这时时针正指向7时。他很快找来了院里的其他几位领导,向他们传达了上级的命令,决定立刻成立由院长、院党委书记等人参加的医院抢救烧伤病人指挥部。
7时40分,虽然还没到上班时间,一些医生、护士、工作人员已经来到了医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自此拉开了序幕……
上级要求准备的60张病床,仅用6个小时就腾了出来,全院分别成立了3个疗区,共95张病床。
护士放弃哺乳救伤者
漠河县烧伤病人杨再贤当年已经69岁。她全身多处被大火烧伤,总面积达20%,其中三度烧伤占了10%以上,同时她还有严重的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肺气肿。为了防止因延长手术时间而导致感染,医护人员冒着风险为她进行了手术。当术后的杨再贤醒过来看着身边的医护人员时,她老泪纵横地说:“是你们把我从棺材里拖回了人间。”
护士唐美静的孩子刚刚11个月。为了抢救烧伤病人,她连续八天中断了给孩子喂奶。病人何桂珍四个月的孩子因为奶水不足总是哭个不停,唐美静就主动给孩子喂奶,担当起妈妈的角色。
人均日护理量二千余人次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到了,以往的这天,医院都会组织护士们开展一些活动,让她们在百忙之中放松一下心情。但1987年的这天,这个节日似乎被人遗忘了。
烧伤病人刘民的爱人和孩子都被无情的火魔夺去了生命。他入院后,因为怀念逝去的亲人,不吃不喝,也不肯配合治疗。护士们看到他这样,经常来到他的床边,和他谈谈心,陪着他一起掉眼泪,护士们的真挚慢慢地打动了刘民,他抽泣着说:“你们真是太好了,在你们身旁我找到了亲人的感觉。”
11岁的小患者杨玉民身上被烧伤了三分之一,小家伙因为疼痛和想家,整夜哭闹,护士刘玉波给小玉民买来衣服、点心,给他讲故事。
为了给病人增加营养,值班护士们自发给病人们捐款,给病人们买来营养品,为病人洗衣服、刷鞋……
就这样,大兴安岭地区医院的护士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度过了一个意义非凡的护士节。医护人员工作量统计:
5月10日到18日,医生们共收治了几百名烧伤病人,处理了近千处烧伤创面。
仅5月10日一天,医院每人的基础护理工作量就达到2620人次。
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他们为烧伤病人切痂面积达到9120平方厘米,异体皮200平方厘米。经术后检查,植皮成活率为95%以上。
从5月10日至6月2日的二十多天时间里,护士蔡晶、李跃琴刷洗器械8800余种,往返取送药品635次,配制消毒液80057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