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降价药“变脸”卖高价 4次大调整市民没感药便宜
2007-05-11 10:46:17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 谭启首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1日电 从今年1月份开始,国家发改委连续4次对药品价格进行调整,但市民反映,并未感觉到买药便宜。记者昨日走访哈尔滨市药品零售市场时发现,市场上出现了多种降价药品在药店难买到的怪现象。

  虽然今年药品几乎每月一次大调整,中成药、西药均在调整范围内,但市民反映并未感到买药便宜。昨日,记者针对市民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走访。在学府路上的一家药店,记者表示购买维C银翘片,按照规定,降价后该药价格为0.60元,但药店销售人员表示没有降价药,只有另一家厂家生产的价格为1元的同类药,销售人员对记者说:“疗效是一样的。”在乡政街、建国街、中央大街等药店,记者得到了同样的答复。记者又针对市民反映的便宜药阿莫西林、头孢曲松钠、酵母片等进行询问,在几家药店虽然找到了同样疗效的药品,但没有降价后的便宜药,都是价格较高的同类药品。记者询问为何没有降价药,一位销售人员答复,厂家不生产了。

  一家药店负责人称,药品降价后,很多药厂就不再供应降价品种了,每次调整药价后至少会有30%的降价药消失。“不是药店不想卖,是没有了货源”,部分药品降价后已经低于药店进价,他们就选择其他品种代替。

  据市药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哈尔滨市具有医药产业优势,连锁药店模式发展较早,哈尔滨市整体药价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以双黄连口服液为例,降价后最高指导零售价为16.5元,可是平价药店只卖到12元、10元,比国家最高零售限价还低,这种情况下,市民对降低药品的“最高零售价”的感觉不会很大。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降价药消失,其实是“老药”变“新价”。比如一种名为巴米尔泡腾片的药品,其实就是阿司匹林改的,但价格却从几分钱一片提高到1元钱一片,换个名字,价格差几十倍。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