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图片新闻  >  科技卫生图片
搜 索
哈九中:59年发展史声震省内外
2007-05-18 16:23:08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初霞 董晓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图片说明】1965年,哈九中学生董淑良(左起第四人)被评为最佳乒乓球运动员,受到周总理接见并发奖。

 

【图片说明】九中主楼

 

【图片说明】微机室

 

【图片说明】体育馆

 

【图片说明】多功能大厅

 

【图片说明】书法绘画展

 

【图片说明】艺术节文艺专场

 

【图片说明】新生军训

  东北网5月18日电 回首高考走过的教育改革、发展之路,可以发现,作为高校输送优秀人才的“摇篮”,恢复高考30年来,哈尔滨市有一批优秀的中小学校从中脱颖而出,他们以不断的教育改革与创新,成功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教育品牌,同时,也为高校和社会培养了数不胜数的优秀人才,这其中,哈尔滨市第九中学就是一所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学校。

  从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中学,发展到如今被社会广泛认可的省重点高中,名符副其实地成为全省高中“名校”中的“第一梯队”。哈九中的发展之路,是哈尔滨市优质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也见证了30年来哈尔滨教育改革的全过程。

  那么,短短30年时间里,哈九中究竟是如何从原来的默默无闻,发展到现在家喻户晓,成为广大家长心目中信得过学校的?如今以“严”字著称的哈九中,在日常教学中又是如何管理、育人,才让自己从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学校,“变身”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示范性高中,吸引众多考生和家长趋之若鹜的?日前,记者走进哈九中,走进师生中间,探访这所学校的“成名史”。

  59年发展史声震省内外

  哈九中1948年建校,是黑龙江省首批示范性高中。2005年,伴随江北校区的顺利开学,学校发展为初、高中一体的完全中学。多年来,走出了一条“内强素质、外树形像、打造品牌、全速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并以“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享誉省内外。

  学校现有江南、江北两个校区,占地近六万平方米。目前,有教师252人,71个教学班,3000多学生,在岗特级教师7人,高级教师8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4人,省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17人,市级骨干教师60余人,省市兼职教研员9人。还与加拿大埃德蒙顿市斯蒂尔海高级中学、丹麦奥胡斯市巴西格勒中学、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体育学校结成友好学校。

  【见证者说】

  三大步:九中走上辉煌之路

  教学班从24个发展到71个;在校生从近1000人,增加到3000余人;校舍从一座简单小楼房,“变身”为江南、江北两个校区,占地近六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教学楼;办学质量从普通中学,到跻身省重点高中……时光荏苒,回首哈九中的发展之路,现任九中校中校——和平中学校长陈若臻如数家珍。1984年,陈若臻调任哈九中校长,此后,23年的风雨与共,他与九中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亲眼见证了这所中学由普通一步步走向辉煌的历程。

  教育科研兴校:从普通开始向优质迈进

  据了解,上世纪70年代,哈九中还是一所初中、高中一体的完全式中学,学校教学质量水平一般,在当时,还是一所默默无闻的普通中学。1978年,该校升格为市重点中学,当年暑期,就开始在原动力区择优招收学生,但高中招生录取是在全市省重点高中录取后进行,这样,录取的生源就都是省重点高中“落下”的。

  80年代初,哈九中提出“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的口号,成为全国第一所进行教育科研的学校,也从此踏上了兴校之本的教育科研之路。1981年,学校开始“两手抓”,一方面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开设了学习方法课,全面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一方面又制定了“一狠”、“两靠”、“三全”、“四相信”方针,全面加强日常教学管理:一狠,即狠抓中下等生,不丢下一个学生;两靠,即靠团结,靠科研;三全,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各学科质量;四相信,即相信学校,相信老师,相信书本,相信自己。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3年,九中高考取得了前所末有的好成绩,理科高考升学率达86.3%;文科升学率达97%,名列全市榜首。之后的几年里,高考捷报频传:1985年,高考升学率高达93.37%,一跃超过哈三中、哈师大附中,获得空前大丰收;1986年,升学率达90.5%,位居全市第一。1988年,九中成为纯高中学校。

  提升教学质量:后来居上的省重点高中

  1986年,因为九中全省闻名的教育科研成果,教学质量又非常突出,当时的省教委批准其为省重点中学,从此,进入省重点学校行列,开始与哈三中、哈师大附中等优秀学校“同台竞技”。

  随着晋升省重点,难题也随之而来。陈若臻告诉记者,在当时的省重点中学里,九中排名是靠后的,一中、三中、六中以及师大附中都比九中有实力。1986年以后,省重点高中开始面向全市招生,这样一来,相当一部分动力区的优秀考生都把目标放在除九中以外的省重点学校,外区学生又“不认”九中,招不到好生源,成为当时面临的最现实问题。

  为了使学校教学质量再上一个台阶,能与其他省重点学校站在一个平台上竞争,九中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坚持向教学常规要质量,坚持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坚持向科学管理要质量的整体办学模式,同时,努力创办“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学校,在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稳步提高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

  1991年,九中在全市高考中打了“翻身仗”,高考升学率仅次于哈三中;1995年以来,高考升学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1997年更是高达99.18%;1998年,进段率达96.4%,社会声誉不断提高。2006年,该校高考重点率再创佳绩,名列全市第二名。

  教育创新改革:打造社会认可“名牌”学校

  1999年起,哈九中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开始实施课程改革,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的实验,并取得了突出成果,也因此,顺利晋升为全省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

  2002年,现任市教育局副局长的丛传忠调任当时的九中校长。之后,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教育创新、改革,使九中在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社会声誉等方面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引领九中从此走上了辉煌之路。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任期间,丛传忠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以创建学习型学校为目标,把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作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大力推进课程改革,承担了省课程改革实验研究的任务,组织了多次大型的教改汇报展示活动,充分发挥了省示范性高中的典型示范和辐射作用。同时,以科研促教研,努力创建学习型学校,推动了全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2003年,2万平方米的新教学楼投入使用。2005年,学校图书馆建成,江北校区开始正式招生,学校发展为一所完全中学。2007年秋季,九中松北校区高中部开始招生。

  薪火传承,责任重大。如今,新上任的九中校长赵文祥表示,社会对九中的认可与信任,对全校教职员工而言,是压力,更是责任。在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路上,他们将秉承九中的优良传统,以学生为本,严谨治教,踏实的走好每一步。

  【校长期望】

  构建和谐新九中

  现任九中校长赵文祥说:

  “利用学校的科研、德育优势,发挥环境育人的积极作用,创建和谐校园。”

  “利用九中多年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再打造一批‘名师’”。

  “充分利用江南、江北两个校园的优质资源,使学生在两个校区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潜心治教,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办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素质强的学生。”

  【我眼中的九中】

  学生眼中的九中

  谭月同学:

  九中最大的特色,就是我们每天下午的无声自习。在下午的第三、四节自习课,同学们都安静的自己学习,整个教学楼都鸦雀无声,那场面真是太让人感动了,这也是在培养同学们的自律能力。在九中学习,不仅知识的丰富让我们更加聪慧,人格的塑造也让我们更加成熟。

  胡冰楠同学:

  九中教会我们一个“人”字,即怎么样做人。九中在以德育人中,净化了我们的心灵。

  【家长眼中的九中】

  2004届毕业生家长吴浩志说:

  “九中是一所育人的好学校,当年我们全家决定报考九中,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孩子在这所学校中不但提升了学习成绩,而且在品德修养上也上了一个台阶,孩子从九中毕业后,真正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人。很庆幸我们选择了九中!”

  现在九中就读的高二学生家长刘斌说:

  “所谓润物细无声,孩子到九中之后,我才真正理解这个道理。学校严谨的校风、勤奋的学风、团结的班风,都默默地影响到了孩子的成长,这样的教育环境,让我们家长非常放心,我们也亲眼看到了孩子的变化,孩子的学习兴趣、成绩,集体精神以及实践能力,都让我们感受了九中的教育影响力。”

  【教师眼中的九中】

  王海平:

  九中具有勤奋求实、文明向上的校风,它更有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教风,更以树立学生勤学好问,勇于攀登的踏实学风为目标。作为一名九中人,我们会时刻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理想和追求,而这也正是九中的价值所在。

  赵阳:

  哈九中,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让人向往的工作场所,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一个和谐的师生大家庭。

  “四轮”齐驱——九中变身“白天鹅”

  【特色一:科研兴校提高办学】

  “常规为本,科研兴校”。九中以教育科研起家,又靠教育科研走向辉煌。

  作为全国中学学习科研四大名校之一,多年来,一直坚持教育科研,并以此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综合办学水平。目前,科研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也发挥了先导性作用。

  上世纪80年代,九中在教法、学法方面进行了10年的研究,其提高学生高效率学习的研究效果显著。“十五”期间,九中在课堂教学方面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进行了个案研究,特别是针对学优生、竞赛生、特长生跟踪调查,总结出一些共性的认识,如环境刺激、情感教育及内隐学习等。

  这些科研成果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突出作用,也使九中连续十多年获市教育局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奖,重点大学率在学校扩招的情况下,每年仍呈现递增趋势,并先后培养出多名高考状元。在近五年的重点率中,有两次获得全市第二的好成绩。

  【特色二:德育为本精心育人】

  学生管理一直是九中的特色,多年来,该校坚持“全员都是德育工作者,全方位渗透德育,全过程体现德育”的理念,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

  主题中心月系列活动

  全年度德育工作分为“八个主题中心月”:三月读书主题月;四月体育节中心月;五月母亲节“尊老敬老”主题月;六月法制安全主题月;九月艺术节主题月;十月劳动教育中心月;十一月小创意,小制作,小发明,小创新中心月;十二月学生综合素质验收展示月。让学生主动走进德育环境,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完善。

  结合教学寻找德育最佳点

  几年来,结合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等多种渠道,九中进行了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渗透,使德育的载体越来越宽泛,育人的效果也越来越显著。

  从1999年开始,学校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在高一学年全部开设主题活动研究课,每学期48学时,在全校各学年开设学科研究性课,每学期不少于20学时。

  九中还让学生成为“社会活动家”,把学科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走出校门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如结合语文课、外语课,组织同学观看中外名著,参与影评、视评,并组织学生滑雪郊游,让他们领略北方特有的冰雪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形成文明高雅的生活情趣。

  【特色三:打造过硬师资队伍】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也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关键。近年来,九中确立了尊重老教师,依靠骨干教师,培养青年教师,树立优秀教师的方针,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多渠道促进专业化发展

  为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化,学校出台了《哈九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哈九中教职工忌事忌语》等,在评优、晋级、评职称、提干问题上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形成了全校教师讲学习、讲正气、讲奉献,积极向上的氛围。

  为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学校有针对性地加大师德和业务培训,依靠每年科研年会、德育研讨会、教学百花奖、蓓蕾奖和七校协作体大赛,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并开设中层干部论坛、青年教师论坛、骨干教师论坛和班主任论坛,帮助老中青教师随时交流教学工作中的经验、问题,互助提高。

  打造业务过硬的班主任队伍

  有了好的班风,才有好的学风,才会形成优良的校风。在整体建设师资队伍的基础上,九中还重点抓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了对班任的培训工作,强化班任实用基本功训练。

  近年来,一大批青年教师进入学校,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就达98人,占一线教师61.2%。为培养青年骨干教师,九中每学期都要召开拜师会,还把新分配来的大学生安排到各班做副班任。每年再从副班任队伍中重点培养,形成班任队伍的梯队结构,改变过去班任“青黄不接”的现象。现在,一支业务精良,品德高尚的班任队伍已初步形成,并为培养综合素质强、全面发展的学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色四:“三本思想”促新课改】

  新课改形势下,九中确立了“三个为本”的课改指导思想,即“以校为本,以师为本,以生为本”。围绕新课标层面下的学习策略研究、课改三维目标、新形势下的教学策略等,学校对教师进行了主题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同时,开发了20余门校本选修课,体育和信息技术学科进行了走班制教学的尝试,为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做了准备。

  同时,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全校教师充分结合本学科特点,开展“探究式”教学,探索出了有利于开发学生创新学习潜能的教学模式,如数学科的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语文科的学科补充式,英语科的一体三重和三阶读报式,物理科的自主探究式,生物科和政治科的问题式,历史科的主题开放式,地理科的问题导学式等,努力营造宽松环境,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