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23日电 据王琛老师介绍,今年中考语文科目与往年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取消了课内现代文阅读,只保留了文言文阅读和课外现代文阅读,而且课外阅读测试目前有两种出题思路:一是和往年一样,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三种文体各一段;二是考查两个语段,记叙文不变,说明文和议论文二选一,减轻学生负担。
一、文言文阅读
1、明确考点:(1)实词解释;(2)句子翻译;(3)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和评价;(4)能进行比较阅读,将知识进行迁移和延伸。
2、常见的问题:(1)翻译词语、句子不够准确,不到位;(2)领悟鉴赏不得要领;(3)理解分析浮于表面,略显盲目。
3、应对措施:(1)翻译的六种方法。
①.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都可以留下来,不必变动。
②.扩:把单音字换成双音词:俗——庸俗,辱——玷辱、侮辱。
③.拆:如“妻子”是妻子儿女。
④.增: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或代词的指代意)。
⑤.删: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可删。
⑥.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
(2)概括品味的关键:整体感知文章,简洁语言概括,把握文章的主旨,结合具体语言环境。
(3)迁移延伸的要领: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表述观点,阐发议论要做到语言表述有理有据,内容充实,观点明确。
(4)重视课本,重视基础。练规范,练重点,练技巧,练能力,做到审题规范,解答规范。
二、现代文阅读
1、整理考点:要重视各种体裁文章的阅读,学会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
(1)说明文的分类:有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之分,有说理事物和说明事理之分。
阅读时要注意说明文知识点的梳理运用:说明的对象、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的语言、说明文的结构等。
(2)议论文的分类:有证明文和阐明文的区别,有一般议论文和哲理性论说文之分。
阅读时要注意议论文知识的梳理运用:论点的提出和把握、论据的精选和运用、论证方式的选择和作用、不同论证方法的运用和作用、议论文结构特征、议论文语言的赏析等。
(3)散文和文学作品的解读策略:
整体感知→文章把握→人物品味→特色赏析→延伸链接
2、应当加倍提防的地方:
(1)要有整体阅读的观念。阅读时将整篇文章的内容联系起来理解,而不是断章取义,或者只注意文章的局部。
(2)要重视语言的品味。不仅要揣摩某些重要词句的内在含义,还要进一步从语言的表现力、表现形式角度进行赏析。
(3)要重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力求有创造性的理解,阅读不仅要“入乎其内”,还要“出乎其外”。
3、应当加紧训练的四个方面:
(1)明确阅读的基本思路和步骤。阅读的程序步骤可以概括为:整体感知→梳理文脉→筛选信息→代入问题→确定范围→锤炼语言→得出答案。
(2)要努力做到五个“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和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和思路,准确领会文章的写法和特点。
(3)提供一定量的阅读材料,进行必要的训练。一定的阅读量可以培养起较好的语感,而经常性的思考可以锻炼思维,激发潜能。同时在一定量的阅读训练中可以通过对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的反复比较思考,纠正自己的思路偏差,修整完善自己的思维。阅读材料要精选,试题要有思维含量,不要追求做得多,每做一题要展开讨论,总结做题思路。
(4)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一是强调要用完整的陈述句答题,二是进行精妙语段赏析的训练,训练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充分的有针对性的赏析,能表达出自己的一得之见。
4、需要牢记的秘笈:
(1)整体感知把握内涵;重点(句)突破,领会主题;审查题干,筛选信息;严整表达,突出重点。
(2)整个答题过程中必须做到以文章为中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筛选信息,顾“文”生“义”,从文中找答案。
(3)不论是记叙性的文化散文,还是时代性强的议论文,或者是科技性的说明文。题目的设计都与文章的中心有密切的联系,而文章的主题根于文章的内容,内容决定文章的主旨内涵,所以在阅读中一定要强调整体阅读与感知,在了解并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准重点语句,把握文章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