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弘扬民族文化 哈市一大学生穿汉服行“冠礼”
2007-05-28 16:05:02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时继凯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28日电 27日上午,哈尔滨文庙来了一群身着古代汉服的年轻人,他们来为20岁的男青年齐泓鑫举行一场传统的成人仪式———行“冠礼”。记者在现场记录了这场具有我国悠久历史的“冠礼”的全过程。

  据现场参加这次活动的学者介绍,《礼记·曲礼》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先民以男子20岁、女子16岁为成人的年龄门槛,“冠礼”基本上在此时举行。其实,古代所说的“冠礼”就是现代所指的一种成人仪式。

  那么身在现代社会的年轻人为何想到用这种方式来纪念自己成年呢?记者在现场采访了仪式的主角———齐泓鑫。据其介绍,他是省内某大学大二的学生,从小就痴迷于中国古代文化,喜欢国学、古典音乐,还请了教师专门教自己古琴。他觉得中国民族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但如今人们很少注重传统礼仪,礼貌在某些人的身上也快丧失殆尽了。他觉得自己作为炎黄子孙,有责任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国文明礼仪,而礼仪最表象的就是服饰文化。此前,他专门请山东济南专家设计了一些汉服,并制作成功。

  27日上午,热心国学、汉民俗文化的哈市几所院校教师、学者、大学生相聚在哈尔滨文庙。举行仪式主要人员有5位,一名冠者,有司一人,宾赞各一人,操琴一人。11时08分,仪式正式开始,行“冠礼”的齐泓鑫在文庙大成殿前面西而立,宾赞、有司相互拜见,共入大成殿。4人跪于大堂内的红布上,操琴者奏起古琴。有司侍宾赞盥洗,接着在有司的主持下,依次取来“缁布冠”、“深衣”、“大带”、“纳履”出房;接着又取来“儒巾”、“皂衫”、“革带”换上,再次出房而立。第三次换装,行“冠礼”者换上了大红的朝服和腰带,称为“宫服”。

  记者询问礼仪中三次换装的含义,据经典文化书院的研究员赵光之介绍,三次换装寓意多种身份,意为他成年后可能面临的身份和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赵光之认为,中华古文明和古文化很多都已经失落了,相比之下一些友邻国家却在传承着中华的古文明和民俗。难得现在有这样一些年轻人崇尚华夏民俗和古文化,举办这样一种仪式,这对复兴传统汉文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活动最后,哈尔滨文庙为齐泓鑫颁发了行“冠礼”证书。

责任编辑:吕博